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经典散文>文章内容

温州的印象之二:温州的小河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3-6 21:56:00 阅读:6

温州有多少条河,我不知道。不过,老人们喜欢说温州是水城。

那时候,温州老城区东至环城路,西接九山河,南抵人民路,北临瓯江,约2个平方公里,共有大小河渠54条。南北向的南北大街后河(现解放南路)居东,信河居西,中间是小南大街河(现府前街),亦称水门河,经大同巷,通向道前,城西街至仓桥,汇入大街后河;南边与汇昌河、蝉河相连接;靠北还有一条东西向的百里坊河,将信河与大街后河贯通起来。

旧时城内河道纵横,四通八达,且前街后河,一街一渠,确实“渠引十街同一水”。

其实,79年我到温州时,城区的河已是不多见了,只有大南门与后巷之间的小河还在流淌,信河街边那众多的河渠,也只有大士门和放生池还剩下半截残河,就连木杓巷边的那条道前河,数年间也没有了踪迹。

信河街大概是温州水城最有代表性的了。相传有七十二条半巷,一巷一河,河宽水深可通船,河水水质极佳,清澈如镜。据说那条最长的河就是经信河直通温瑞塘河,直达瑞安、平阳,沿途百余里,荷花盛开,清香四溢。故《瓯江竹枝词》有云:百里风荷百里芳,拗莲作寸爱丝长,送郎直到平阳畴,羞对花光卸晚妆。

木杓巷就是七十二条半巷中的一条。我在木杓巷2号住了十年,那是一个独立的大屋,前后各有一个院子,前面的大得多。母亲说,五十年代她从平阳到温州,也还是包一条舢板船儿,从平阳鳌江可以一直送到木杓巷下船,门前就有河埠头。十几个小时的水路,虽然已没有了百里荷花,用时也长了点,但仍十分方便。( 文章阅读网: )

不过,我是没有看过。我第一次来温州时,这条河已经没有了,就连那条信河,也早已变成了信河街。

相传书圣王羲之出任温州太守时,十分赞赏百里荷花,经常骑马沿河观光,给人们留下了“时清游骑南徂暑,正值荷花百里开。民喜出行迎五马,全家知是使君来”的追忆。我想,虽然是荷花百里流芳,但一定有很多次,王右军是抱鹅而返吧?

永嘉郡古时属远离京畿的荒服之地,因此多有“逐臣之家”,是贬谪之所流放之地。然而来到这里的人们几乎都被这江南小城的妩媚迷住了,有诗云:不为永嘉山水好,断无轻奉板舆来。后来,慕名来温州的名人很多,他们都在这江南水城留下了传世名篇。近代的文学大家就有朱自清、弘一大师。

那天与妻儿漫步人民东路,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那片繁华街景,忽然想起,这里应该就是庆福寺旧址吧。

庆福寺也叫城下寮,背依积谷山麓,面对花柳塘河,环境幽静。花柳塘河因池中植荷、岸上植柳而得名。1921年早春,柳树新绿、小荷露角之时,弘一大师在这里拜寂山和尚为依止师;花柳相伴,闭关披读,渡过了十数个寒暑,完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在这里继续《清凉歌集》的创作。

朱自清是1923年—1924年在温州中学任教吧,他的《秦淮河里的浆声》、《绿》也完成在百里河畔。

想来两位大家,一定曾徜徉于河岸边的杨柳下,累了就登临花柳塘宫。北边的积谷山,古亭边的埠头,繁茂的榕树下的小桥,清清的河水上的小船……以文会友,促膝谈心,只是时光已久,没留下文字流传,而花柳塘宫古亭也迁至江心屿后岸,已是人非物非。

是啊,时光如水,随着流失的又何止这些佳话。一条条的街路替代了小桥流水哗哗,一栋栋高楼大厦替代青瓦灰墙小院。于是,那美丽的水城不复存在了。只有原先在河边生长的一株株苍老蓊郁的榕树,依旧枝叶茂盛、绿阴浓密。

“门前流水,户限系船,花柳饰岸,荷蕖飘香”。这对旧城街巷水乡景色的描写,也永远成为纸上的回忆。

仅以此文,纪念那不复存在的美丽水城。


上一篇 温州的印象之三:温州的小巷   下一篇 游黄山杂记
随机推荐文章
·你的过往都写在了脸上
·经历过一些事情,总能看清楚人心
·你可以爱上诗意的男人
·做事的方式
·人生最遗憾的是美人迟暮
·朝花夕拾,拾的尽是枯萎.....
·大事看能力,小事看品格
·把生活、感受、思想记录下来
·生活一边怀念,一遍继续
·让我们一起相约美丽的春天
·时光流逝,岁月辗转
·一帘雨念,漫过夏日的流光
·如若有来生,只愿做一朵繁花
·向来人生匆匆,来去皆如远行客
·人生之路寂寞相伴
·人到中年,简单而沉稳
·那些真切的时光
·生活需要伴侶
·静幽的时光里,我愿恪守一份清宁
·相识是份缘,相逢是首歌
·把握阳光,开始新的生活
·在你记忆里永藏
·人生路上,若有心柔之人相伴
·你内心的所有安然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