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经典散文>文章内容

温州的印象之三:温州的小巷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3-6 21:56:00 阅读:3

字典中解释,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可温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多数有名字的巷子都很直、很宽,甚至比那些街、路都宽,原因就是,宽阔巷子的一半是被填埋了的小河。

那时候的温州,河虽然已经很少了,但这个极具南方特色的城市,大多数建筑依然保持清末民初的建筑形式,特别是道路两旁的小巷,更是散发着久远的瓯越文化气息。

如此陌生的异乡,如此陌生的语言,让我这个离乡千里、没有一个熟人的少年很是茫然。年少的我,经常一个人在周围的小巷里转一转。其实,很多时候的漫步,只是打发寂寞、孤单和无聊。渐渐,喜欢上静静地走在小巷里的感觉,让男女老少陌生的声音,从耳边飘过,沉浸在那城市最真的一面,享受那一刻的恬静。

温州的小巷有长有短,有曲有直,有多少大大小小的脚印,留在在心田的深处。或匆匆,或懒散,或浪漫,或从容、或落寞,或轻快……

最喜欢沉睡中小巷,两边的灯都已经灭了,只有淡淡的清光,影着长长的青石板路,好像不曾有过喧嚣一样的静谧。一切都是静静的,一如小巷古老的悠远。有月光的夜晚,那斑斑驳驳砖墙上蔓延的萝藤,和瓦垄屋脊上招摇着的几株小草,便是幅淡雅清新的水墨。我一次次地走过,每次都迷失在梦里……

工作后,我每次出差到一个城市,都会去小巷里走一走,因为只有那些纵横交错、天然自成的小巷,才能包容了这个城市历史的沉积和底蕴。北方的胡同,南方的小巷,同样是有太多、太多岁月的痕迹。( 文章阅读网: )

太多的历史积淀,温州每一条小巷都有许多美丽的故事。供奉子贡的土地堂巷,送走东晋谢灵运的康乐坊,令“书圣”的王羲之留恋往返的百里坊,还有朱自清秉烛写下美文《绿》的四营堂巷,相传是郭璞建城时,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在城内开凿的二十八宿井……都让我们回味无穷,让我们难以割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存空间在延伸,温州小城也在不断地在拓展。于是,北宋时温州知州杨蟠划分的“三十六坊”,有多少便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历史的画册,走进人们的记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无痕迹地被人们遗忘。

大雄殿巷拆迁时,我去了;

木杓巷拆迁时,我去了;

马槽头拆迁时,我也去了……

不是临风怀想,只是希望留住曾经的点滴,希望承载我多少少年喜怒哀乐时光的小巷,永远存在我的心中。

记忆中有一条小巷总是难以忘怀,那便是广场后巷。六年的时光,在这条小巷里,我从少年走到了青年。

这样两边都是墙的小巷,温州并不多。小巷的南边是长长的高墙,高墙的里面是政府机关大院,小巷的北边还是长长的高墙,里面是学校。小巷的最开阔处有一口井,布满苔藓的井台边发生的故事,大约只有那几棵老树可以默默做证。多年后,我已从在高墙后大院的办公楼里,搬迁到很远的地方上班,仍时常会怀想高墙那一边的小巷,因为我到温州后,最早的好友戈和东,就是上学的第一天放学时,在这条路上认识的。

其实,记忆中还有一条小巷,在六中围墙的北面,没有名字。是高中吧,那时候流行诗歌,戴望舒笔下的那条美丽的“雨巷”,便走进了少年朦胧心中。尤其是雨天,即使是上课,我们仍不住的观望,总希望能见证丁香般的浪漫。与妻子说起,她笑了:怎么不是浪漫的偶遇?

浪漫的偶遇?那是另一条小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那条叫鸡鸣岭的小巷,我渴望过浪漫的偶遇,只是仅仅是渴望,没有偶遇。

妻子又笑了,那时候她上下班也经过那条小巷,“我们不会遇见过吧?”

那条小巷已被时代所淘汰,无法记忆。而时世境迁,遇见,还是没有遇见?犹如过眼云烟,都不过是短短的一瞥。

一代又一代人,从小巷中走过,物非人非,小巷不在。

多年后,没有见过小巷的人们,是否还会记得这些即将被历史湮没的小巷。

仅以此文,纪念城市中消失的小巷。


上一篇 温州的印象之四:温州的小桥   下一篇 温州的印象之二:温州的小河
随机推荐文章
·总要有一些错过,才能得到最好的相
·学会适时偷点懒
·最芬芳的花朵
·最好的关系不是每天都见
·生活,我是不是要求太高
·走在前头的人,别忘了等一等
·在缘分的天空里游戏人生
·相处是一辈子的事
·我们需要让彼此独立一些
·那只受伤的小猴子
·“坏”女人与乖乖女的最大差异
·用微笑感染别人,用正能量感恩生活
·缘来缘去,总有人在念念不忘里走散
·活成一个正能量的人
·将我的思念,轻轻留在你枕上
·微笑,要留给对你好的人
·生命不曾辜负我
·劳动的乡亲
·最好的礼物
·再读《围城》
·一路上,你依然牵着我的手
·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
·因为有你,所以我不需要勇敢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