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散文随笔>文章内容

罗 丹《在卢浮宫博物馆》原文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20-8-21 13:57:33 阅读:2

在卢浮宫博物馆

◆ 罗 丹

这里的支柱形,不是由缩进的胸部,而是由向前高举的臂肘所形成。

这种非常特殊的侧影,我已经向你说过,是中世纪雕像的普遍形式。

为人类赎罪的圣母坐着,俯首看着她的儿子,是支柱形;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双腿弯着,俯视这些人,是支柱形;苦痛的圣母,弯身在儿子的尸首上,也是支柱形。

米开朗琪罗,我再说一次,无非是最后和最伟大的哥特式艺术的雕塑家。

内心的反思,苦痛,厌恶人生,反抗物质的锁链——这些就是他的灵感的因素。

这些奴隶是被很细的绳子捆绑的,似乎很容易断,但是雕塑家要指出的,主要是精神上的束缚,因为这些形象是用象征手法来表现被教皇朱理二世压迫的人,他所塑的每个囚徒,都是表现人类的灵魂,想冲破自己的躯壳,以期获得无限的自由。

您瞧右边的那个奴隶,相貌像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早已猜到了最沉痛的、伟大的音乐家的容貌。

米开朗琪罗自己,沉郁、悲痛折磨着他的一生。

“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生活和欢乐呢?人间的欢乐愈是诱惑你们,愈是对我们有害。”他的一首美好的十四行诗里这样写。

在另一首诗中,米开朗琪罗又说:“一生下来便死去,是最幸福的人。”

他所作的雕像,都是被这种焦痛束缚着,似乎要扭断自己的身体。然而内心的捻,压力那样大,似乎只好屈服。米开朗琪罗到了老年,真想把这些雕像都毁了——艺术再也不能满足他了;他需要“无限”。

他写道:“绘画、雕塑再也不会迷惑我,使我不转向在十字架上张着两臂迎接我们的神圣的基督”

《耶稣基督的仿效》这本书的伟大的神秘的作家说得好:

“最高的智慧是:抛弃尘世,趋向天国。抛弃俗念,再不依恋易逝的事物和阻碍人类走向无限之路的欢乐。”

记得在佛罗伦萨的圆顶教堂欣赏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哀悼基督》的雕刻时,我深受感动。这个杰作,平常是在黑暗中,此刻为银白的火光照耀着——一个唱诗斑的孩子,长得很好看,走近和他身材一样高的火把,拿到嘴边,吹灭了;于是再也看不见这座神奇的雕像。而这个孩子,就像是熄灭生命的死亡之神。在我的心里珍贵地留着这个强烈的印象。

……米开朗琪罗最珍爱的主题,如人类灵魂的深奥,努力和苦痛的神圣,的确是庄严伟大。

但是我不同意他蔑视人生。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至于我,我要不断训练自己更加冷静地去观察自然。我们应该走向宁静。基督教的神秘的焦痛,相当程度地还在我们身上存在着。


上一篇 刘建超《苦—哇—》   下一篇 《三味江南》吴小欢散文赏析
随机推荐文章
·时光流逝,岁月辗转
·一帘雨念,漫过夏日的流光
·如若有来生,只愿做一朵繁花
·向来人生匆匆,来去皆如远行客
·人生之路寂寞相伴
·人到中年,简单而沉稳
·那些真切的时光
·生活需要伴侶
·静幽的时光里,我愿恪守一份清宁
·相识是份缘,相逢是首歌
·把握阳光,开始新的生活
·在你记忆里永藏
·人生路上,若有心柔之人相伴
·你内心的所有安然
·其实,我一直相信缘分
·鞠一抹夏花的嫣红
·青春期的经历
·那早春的憔悴的虫声
·寻觅没有后悔的落幕
·读懂内心的忧伤
·生活依旧继续
·我的红尘青春
·优雅的女人是一幅画
·走出老屋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