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经典散文>文章内容

品读吊脚楼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3-6 21:56:00 阅读:6

来到武陵山区,你随意走走,到处可见那惹眼的土家民居——吊脚楼。

在那青山碧水间,丛林密箐处,一座座饱经风吹日晒的别致的木楼或依山靠峰,或傍河临桥,相依相偎,挤挤挨挨,高低错落。层轩曲槛半掩半映,灰色屋顶像片片宽大的枯叶,重叠铺排。屋在山中,犬吠云中,那份诗情,特醇特厚;那份画意,特鲜特美。被岁月的脚板打磨得溜光锃亮的石板则平平仄仄、藤蔓悠悠地穿街走巷,入户落门,缠绵缱绻地把婀娜多姿的吊脚楼勾连成一处寨院、一片村落。

世间凡物皆因父精母血、阴阳和合而孕育。追溯吊脚楼的诞生,其母应为武陵山区之环境。武陵山中,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睛,沟沟坎坎,峰峦叠叠,溪河纵横;其父应为土家人们,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作种子,植于大山之中,沐风栉雨,吸日精月魂,逐渐长大成型。遥想土家先民,为避战乱屠戮,筚路蓝缕,拖儿带女,播迁于此,为了生存,只得将珍贵的平坝当作活命的依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选择那些坡坡岭岭,稍作平整,建成“巢穴”。据《旧唐书》载,武陵“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由此可见,吊脚楼这种干栏形式还可以防湿防虫防兽。吊脚楼一般是半平地半悬吊,像一只轻巧的猴子坐在山麓水湄,又似一只暂栖的燕儿,举着羽翼。关于屋子的方位和朝向,据说起初并不注重,后来便有了讲究,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和向阳背风为最佳场所。

吊脚楼建筑样式随山就势,随物赋形。最基本的是连三间“一字屋”,在围成井院时称“正屋”。吊脚楼用得最多的定型是一正一横(厢房),形象地称作“钥匙头”。那一横就横出了特色——楼上悬柱,楼下落柱。钱米活泛的人家,为图个周正闭合,会做个一正二厢房,围成“撮箕口”,甚至在“口”前加上“朝门”,围成“四合水”。要想造成“画栋连云”效果,还可发展成“两进一抱厅”、“四合五天井”。吊脚的形式依地形有半载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涧吊等,林林总总,花样繁多。吊脚楼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司檐和龛子。山墙雨搭与挑檐相接,成为司檐,用于挡雨通风,其山花部分,常敞开通风,俗名“鸦雀口”。龛子是土家小楼阁的雅称,它是吊楼上的厢房,外有走栏。“铁匠难打铁绣球,木匠难起转角楼”,要说最难的,就是转角楼。房屋四周均须伸出挑檐,以栏杆连接成一体,走栏上铺上楼板。走栏支承在挑瓜柱上,挑瓜柱则由挑枋支撑,下端不落地,常雕成瓜柱,或垂莲柱,悬于空中。转角楼是能工巧匠心智的比拼,好的转角楼不仅轻灵秀美,而且结实浑然,线条自然圆润,雕镂精工富有韵味。土家人视吊脚楼为自己心尖尖,细心呵护它、爱惜它,竭尽全力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为了耐风雨防虫蛀,板壁柱子涂上桐油;大家宅院,因为几进几厅,户多房多,为免遭火烧连营,还会砌上封火墙,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分开。为装饰屋顶,将檐角弯成半弧,成牛角样式,显得玲玲飘逸。在廊洞下雕龙画凤,涂饰彩绘。为装饰门窗栏干,除雕以“回”、“喜”、“亚”字格等吉祥图案,还以土红颜料作底,以光油掺入山漆,刷得个亮堂照人。另外阁楼屋脊以瓦作太极图;封火墙的墙头墙尾装饰以凤凰神鸟,乍一望去,只只凤凰引颈朝天,似在高歌,似欲上翥。

起吊脚楼很有讲究,极有章法。先得“伐青山”,选那椿木和紫木,取“春”、“子”的谐音,寓“春常在、子延绵”之意。木材风干后,请来有名的木匠、画师,开始“架大码”:在主梁上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子图案,着色极鲜极艳,花花绿绿,亮人眼目;将柱子刨得溜光圆滑,凿上大小合适的榫头方槽,按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穿斗相接,排成木扇。其结构很谨严,不用钉子,全系卯榫嵌合,严丝合缝。万事齐备后,择一黄道吉日,请来众乡邻帮忙,将排排木扇竖起。木扇柱头下垫着青石磉礅,雕工很细,有方的、园的、八角形的,有刻上狮象等兽形的,有刻上各式花纹及其他物象的。上堂屋顶梁时要祭祀,燃放鞭炮,请两名歌师或掌墨师赞梁。赞梁者攀梯而上,一人提酒壶,一人端茶盘,一步一赞,“手提酒壶闪金光,壶中美酒喷喷香,欢欢喜喜上梁去,要跟主东赞主梁……主梁主梁,生在何方,长在何方?生在青龙山上,长在凤凰岗上……”随后抛洒梁粑粑,给主梁挂上五彩布料。这天,亲朋好友都会前来送礼恭贺,有钱的送点钱,有米的带上几升米,礼物不拘多少,人来情到,主人家也只是图个吉利热闹。

吊脚楼正屋中间为堂屋,设神龛,供奉祖先,过年过节,以三牲祭祀。左右为卧室,左为尊,右为卑,左住父母,右住儿女。有的还在堂屋左房设火铺,地面上铺上比堂屋高一步的木板,房中央设置火坑。“改土归流”前无论男女长幼皆睡卧于此,男女来客也常歇息于此,略无嫌隙——据考证,这是古代席居制的沿袭。“改土归流”后,父母、子媳才分开。火铺是土家人生活和情趣中心,节日、夜晚、冬闲时节,家人或亲戚、伙计围火而坐,饮茶、抽烟,或将火坑三脚架上炖上一锅子腊味或飞斑走兔之类的野味,拿出自酿的苞谷烧或米酒,把酒趣话,醉谈社会人生。最雅致的地方就是龛子,是土家阿妹居所。阿妹在室内或挑花绣朵,或读书写字。这里雕窗绣阁,风情浓浓。阿妹窗前那扇灯光,是勾人心魂的诱惑,遇有发情的小伙会伏在楼下直勾勾地巴望着阿妹映在窗上的倩影,学着鸟鸣虫叫,引阿妹幽会;或在与阿妹阁楼对望的山头,于月光地里唱起一支支情歌,“这边唱歌那边听,有情妹妹快答应,郎找情妹到山岭,哥妹团圆才放心……”把阿妹唱得直到夜不能寐,心儿痒痒,脸儿红红,情思绵绵。外面的走栏上又是晾衣晒被的好去处。谁家的西兰卡普亮丽,谁家的女人、女儿挑花绣织灵巧,这里就是一个展示的妙处。龛子下是只有柱子的敞屋,常置旱碾、磨盘、碓码,或拴牛、喂猪,或堆放杂物,什么粑粑凹、梨耙锹铲或码得齐齐整整的柴垛。厨房一般设在火铺屋后面,室内设灶台、碗柜、置案板,各式腌菜坛罐一溜儿摆着。( 文章阅读网: )

收获时节,吊脚楼的梁枋上会骑上金黄的苞谷棒子,挂上火红的辣椒串子,有的还将红薯、萝卜也用竹片穿起来悬吊风干。农闲的时候,板壁上会挂上蓑衣、斗笠、渔具、长铳等物具。冬雪封山,正值狩猎之时,壁上又会悬上麂、兔、野猪、野鸡等物。

日起月沉,花开花落,炊烟袅袅,吊脚楼内演绎着土家人的婚丧嫁娶、饮食起居……万种情趣在这儿沿袭流转。吊脚楼,如一部乡村之牧歌,似溪沟河畔依依呀呀转动不停的水车,日夜不息地传唱着土家风雨飘摇的历史、摇曳多姿的人生和咀嚼不尽的故事,沧桑、悠远、隽永。

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政协


上一篇 五指山的绿色   下一篇 出恭入敬
随机推荐文章
·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变得多姿多彩
·十八年不间断的梦
·谢谢你做了你,让我变成了现在的我
·那些小事无所谓
·只有爱,才能让妈妈的耳朵如此敏感
·会打扮的女人通常都是幸运的
·女人经得起赞美,经得起诋毁
·如果有人不喜欢你的生活方式
·每个在外面游荡的人
·在写作中感到舒适
·我想陪你一辈子
·总要有一些错过,才能得到最好的相
·学会适时偷点懒
·最芬芳的花朵
·最好的关系不是每天都见
·生活,我是不是要求太高
·走在前头的人,别忘了等一等
·在缘分的天空里游戏人生
·相处是一辈子的事
·我们需要让彼此独立一些
·那只受伤的小猴子
·“坏”女人与乖乖女的最大差异
·用微笑感染别人,用正能量感恩生活
·缘来缘去,总有人在念念不忘里走散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