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经典散文>文章内容

西子湖畔觅仙境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3-6 21:56:00 阅读:4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对于西湖的描写,莫过于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西湖山水神韵无论晴雨雾雪,无论浓妆淡抹,尽在不言与想象之中。而且,我国女性向以东方人特有的秀美著称于世,苏轼的妙喻,实际上也正是着眼于此而对西湖作出了高度的概括的全面写照和评价,无怪乎这首诗被公推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西湖千古绝唱,西湖的定评则被赞誉为“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的佳境。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文章阅读网: )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西湖渔者

[明]凌云翰

家住钱塘西子湖,钓竿几度拂珊瑚;

扁舟载月归来晚,不觉全身入画图。

题西湖钓艇图

唐寅

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高官;

茅柴酒白芦花被,明月西湖何处滩。

西湖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在旖旎的西湖景色中,最有名的当属“西湖十景”和“西湖新十景”,人称“西湖双十景”。西湖十景之名源出于南宋西湖山水画的题名。清朝时康熙皇帝为十景亲笔写了景名,并刻石建碑;乾隆皇帝时又对十景一一题诗。这样,自南宋开始得名的“西湖十景”一直流传至今。其中“雷峰夕照”一景因雷峰塔于1924年倾圯而景观消失,目前已重建。为进一步开发西湖的名胜古迹,1984年杭州市开展了“西湖新十景”的评选活动。经杭州市民投票和由知名人士组成的评委会评议,最后确定了“西湖新十景”。

西湖三面群山,根据岩性差别和山势高低,可分为内外两圈。外圈有北高峰、天竺山、五云山等,峰峦挺秀,溪涧纵横,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带。内圈有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吴山、葛岭、宝石山等,山势较低,多洞穴,著名的有烟霞、水乐、石屋、紫来等溶洞。

西湖不仅揽山水之胜,林壑之美,它更因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而生色。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等,都埋骨西子湖畔,他们的英名和浩然正气长留于西湖的青山绿水之间。古代的诗人画家,如著名的白居易、苏东坡、柳永、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都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留下了千古传芳的名篇华章,西湖也因他们的题咏和描绘而更负盛名。西湖之美,自古难言。“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宋人汤促友的两名诗早已指明这一点。然而,西湖之美,却又人人可得,“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心知口难传。”苏东坡这向句诗,道出了西湖的慷慨与宽宏。只要你愿意与她“相亲相近”,她总会给你几分美的享受,美的乐趣,只不过要看你如何与她“相近”罢了。一言以蔽之,欲领略西湖之美,唯“品”之或能得其一二。品湖以游湖为前提,游湖以知湖为基础。知湖的门径,可从三首西湖名诗窥知:从北宋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到清初袁子才(枚)的《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再至现代郁达夫的《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等,体现出从古至今对西子湖畔风光美好的向往。

袁子才诗云: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郁达夫诗云:

楼处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也要文人捧,苏堤而今尚姓苏。

“江山也要文人捧”虽然脱胎于“江山也要伟人扶”,但两句诗的意思却大不相同。“伟人扶”说的是与西湖水融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文人捧”则指历代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对西湖山水胜景的题咏歌赞。而郁氏此诗,妙就妙在向人指出了山水实之外西湖的美。西湖的秀水幽山,千百年来曾倾倒过多少墨客骚人。他们各逞所能,创作了大量诗、词、曲、赋、文、联、剧、画、字、印乃至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工艺珍品,名点佳肴,它们无不是西湖山水滋养哺育之下的精神文化产物。反过来,它们又泽润山水,美化山水,传播山水,使山水之美得以诗(艺术)化,在诗化中得到升华,即所谓“文化地生辉,地以文益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夏名山胜水何止千万,像西湖山水那样自唐以来,被文学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家写入诗文书画连篇累牍的却是绝无仅有。所以有人提出,西湖山水的文化甚至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即“西湖学”来研究。

袁枚这首诗的意义,在于他继苏东坡诗对西湖山水加以“自然的人化”之后,揭示了西湖山水“人化和自然”之美。西湖山山水水之间,到处有人文的渗透,到处是历史的熔铸,大到古刹梵宇、名人墓葬、堤岛园囿、石窟塔幢,小至一花一草、一泉一台、一亭一榭、一碑一刻,有的是豪杰名流留下的文物古迹,更多的则是无数无名的能工巧匠辛勤劳动创造的发现和结晶。白居易、苏东坡、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李叔同、章太炎们当然是“伟人”,一代又一代工匠又何尝不是西湖的知已。湖山有幸埋忠骨,湖山有幸雕琢。西湖山水,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自己人智慧和力量,他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自从苏东坡将西湖比作西子(西施),西湖便与女色有了瓜葛。西施虽说是越国的巾帼英雄,对于吴王夫差讲却是“祸患”。后来,南宋群君臣耽乐湖山,终至亡国,西子湖又成了祸根之一。在“女色亡国论”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封建时代,西湖误国已成铁案。其实,兴亡衰变与湖光山色红粉佳人有何相干?陈仁锡慧眼独具,不但看出了西湖的“冤情”,而且一言挑明:节侠心即红粉心。岳坟正是西湖的英雄气所在,西湖山水占尽妩媚,并非全是儿女情长,而是节侠、红粉和睦相处,相得益彰。怡荡迷离之外,同样也有使人齿牙尽裂、侠气骤升的一面。爱山爱水与爱国爱家原本是相通的。正因为此,生前最佩服岳飞、于谦二少保、死后与他们一同埋骨湖上的明末抗清英雄张苍水(煌言),兵败被执,坚贞不屈,临刑前,遥望南山,还要无限深情地道一声:“好山色!”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衅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关于“西湖”这个名称,最早开始于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中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到了宋朝,苏东坡守杭时,他咏诗赞美西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雅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纳兰慧羽于戊子年四月二十七日


上一篇 “太行明珠”郭亮行   下一篇 衡山之旅
随机推荐文章
·当你离去的时候
·如果没有遇到你
·想你的时候
·你连那一份仅有的记忆也放弃
·孤独,在日复一日中煎熬
·和孤独作伴
·如果没有你
·肠断,恨夜短
·总有那么一丝微凉
·今夜,就让我在孤独中老去
·明明很想哭,却还在笑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
·我学会了在梦中找你
·大雨啊,请让我忘了你
·明明先放手的是我
·缘的尽头,花已凋零
·因为孤独是生命的常态
·情深似海不抵现实的苍白
·这一刻,我斟泪为酒
·日日惜君,君不语
·一场美丽的洗礼
·一滴青莲的泪
·寂寞怎生这般的冰凉
·相望,谱一曲淡歌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