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冬韵荷塘 |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3-13 11:56:00 阅读:2 |
残冬腊月,二月暖融融的阳光,已有了立春后的柔媚,草木尚未苏醒,拂面的风里已有了春的消息。 我居住的小区已建成10多年了,楼下里有一块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池塘。在土地日益紧张的今天,社区里也是垂涎已久,终在池塘的一角建起三层的小楼方肯罢休,这片池塘也就更显弥足珍贵了,池塘里的莲花也逐渐成了小区的一景,莲花在这里生根发芽,年复一年的在春夏秋冬里演绎着花开花落。 闲暇之余,漫步在无雪的冬日,树木枯黄,苍穹高远,伫立在池塘边静静得观赏着荷塘冬天的韵味,看池塘里挖藕人作业。 池塘的东边,低矮的褐色荷杆在冬日里呈现出一派枯败的情景,孤寂的坚守在寒风里,荷杆有的像船上落了帆的桅杆,有的和干枯的荷叶一起匍匐进淤泥里了,已经日渐干凅的荷塘浸透着寂静和落寞。 池塘的西边,缓缓的水流淹没了干枯的荷杆,几个身穿齐胸塑胶防水服的人正站在没膝的泥水里挖藕,一人正拿着拖着长长水管的挖藕机,高压水枪般的对着淤泥里的藕一阵扫射,强大的冲力将淤泥里的藕剥离出来,藕与泥分离,浮出了水面,挖过藕的池塘里像是搅拌过似的,水面上黑泥球般的藕东一堆西一堆的;另一挖藕人将散落在水里的藕堆积起来;还有一人拉着木箱子把长长短短的藕装起来拖到岸边,冲洗过的藕便洁白干净了。联想到餐桌上那清脆爽口的醋溜藕丝,不由感叹挖藕人的辛苦!(散文网 ) 记得上高中时,语文老师在讲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曾说,他去过文章中的那片荷塘,是一个极普通的荷塘,煤渣铺垫的小路,全无文中的那份幽静和曼妙。我想,这里的荷塘一定比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更胜一筹。 每到春天来临的时候,池塘周边的杨柳就会垂下万条嫩绿带蕾的丝绦,随即杨树和梧桐树也已遮出了一片绿荫,还有那株芙蓉树。池塘的水面上,便会有小荷露出尖尖角,渐渐绽放的翠绿叶片便浮在水面上,一天天的长大摇曳的离开了水面亭亭玉立。 这时,起来晨练的人们便会陆陆续续的聚集在池塘边的小广场上,听歌,练太极拳,打羽毛球,偶尔有早起的孩子在蹒跚玩耍;晚上人们也聚在这里吹来弹唱,跳舞健身,聊天赏荷。 亭亭玉立的荷叶微蓝滴翠,青翠的绿里朦胧得笼罩着一层微蓝,高高低低的荷,重重叠叠的错落有致,那一重重的绿便荡漾出一层层的碧波,晨曦的阳光里,滚动着一粒粒五彩的露珠,几株花蕾羞涩的睁开了媚眼,于是,一缕缕花香和绿的清香便静静的在池塘里弥漫升腾,让池塘边玩赏的人们沉醉和痴迷在绿意里。 我时常在清晨,在黄昏,在月夜里漫步在池塘边,和清纯的莲花,碧绿的荷叶默默相守,心里便有了一份平静祥和,渐渐的融进了荷塘的绿里了。夏天终要过去,我无力挽留,每每徒留一份伤感,虽然荷花明年会再开,而今日的我却只留在这一刻。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盛夏的月夜里,一轮朗月将清辉倾泄在幽幽的池塘里,周围的树影里影影绰绰,荷塘里的月色里弥漫着莲的暗香,蛙鸣声此起彼伏,鱼儿在莲荷下不时“噗通”“噗通”的跃出水面,仿佛在演奏一曲荷塘小乐曲…… 此时的莲花,几经风霜繁华落幕,冬日里只剩下一片凋零,但不远处的柳枝已轻柔了许多,那淡淡的若有若无的绿意似一层薄雾,挥笔画出春最初的一抹淡绿。一如生命的轮回,从咿呀学语到面似桃花,从青丝到暮雪,人生数十载也这般花开花落。 说到莲,世人独对莲的一份怜爱多源于其出污泥而不染,清纯淡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更是让红尘中的世人感叹不已。且看当今的社会,反腐倡廉的风暴将醉生梦死的贪官污吏重重的抛出,以排山倒海之势荡尽社会中的贪污腐败,《猎狐行动》的猎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逃犯抓铺归案,还人民一片湛蓝的天空,社会上的正气也如这二月的春风,雾霭散去,紫气东来。 他昨日还在挥金如土,今日已是锒铛入狱;看他昨日还在台上大讲反腐倡廉,今日已成阶下之囚;别看他昨日闹得欢,今日就让他拉清单。国家重锤惩治腐败,惩治贪官,没收贪污的巨款,用之于民,服务于民,无不令人拍手称快,大快人心。罂粟之花开的虽然妖艳,却终归是邪恶之花;莲花的不蔓不枝,不妖不媚,圣洁清纯,才是这世上最美丽的花朵。 做人也要像莲一般,出污泥而不染独立于世,不贪图富贵,不追逐名利,有莲的高贵情操,这才是君子的风度和气节,或许,这才是人生一世最高境界也!
|
|
上一篇 琴 下一篇 遥望河东
|
|
|
|
|
|
 |
|
|
 |
随机推荐文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