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经典散文>文章内容

金襄七的“面子”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8-12-30 15:18:00 阅读:1


  
  一
  
  在古镇旧州,至今还流传这样的话:“金襄七的面子”。据旧州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说:解放前在旧州,无论你遇到什么为难的事,只要金襄七出面,没有摆不平的。那时的金襄七,面子大,影响深,上至达官权贵,下至乡长、保长,直至一般普通民众,皆敬仰之,尊他为“襄七三公”。
  
  金襄七“面子”缘何之大呢?
  
  金襄七,号汝锦,旧州南街人,出生于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其父金凤阶为前清举人。金襄七出生书香世家,受家庭严格教育,从小形成了尊老爱幼,体恤贫困的优秀品质。幼年就好学聪灵,颖悟敏锐,记忆超群。一日访师,师问:“牛眼睛杯杯好清亮”(系指酒,意为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金答:“马蹄子翻得起。”(其意同上)。师又问:“后园竹子好茂盛(其意同上)。”金答:“竹根窜得多(其意同上)。”老师深喜之,暗度其将来必成重器。
  
  1920年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品学兼优,加仰其父的声望,被举荐为黔西县县长。时黔西县官吏腐败,盗匪猖獗,治安混乱,前任县长竟被恶势力暗杀。接到任职书时,家人甚为担忧,劝其免任,但金襄七无所畏惧,毅然前往。上任之伊,即造访旧州浪塘人罗小庆。说起来,这个罗小庆也很不简单,他在黔西闯荡多年,拉起一支队伍,手下有一千多号兄弟。两人一见面,金襄七毫不含糊:“老乡罗大将军,我来黔西担任县长,有保一县平安的职责,你可否将你的人马撤出线外?”罗小庆倒也爽快:“金县长,我虽然在外,但知道金老太爷和你的为人,我们又是老乡,就冲着您的面子,我愿意撤出我的人马,保护您的安全,谁敢危害您管辖的治安,我姓罗的就翻眼给他看!”
  
  罗小庆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带着他人马走了。(散文网原创投稿 )
  
  罗小庆一撤出,金襄七即大力整顿治安,恢复生产。在他的治理下,社会秩序稳定,民众安居乐业;黔西百姓交口称赞,县、区官员亦感惊奇——他因此在黔西连任两届县长。《安顺旧州》上称:“这与在民国时期县长如走马灯变换的情景大相径庭,足证其殚心竭力,勤政廉明之品质所在。”
  
  二
  
  民国十八,金襄七调任平坝县县长,一年后,因其父金凤阶病故,金襄七辞官,回家继承祖业,但仍担任安顺县参议员。其时金襄七家业颇大,田地分布在旧州、罗官及中红土、海子等。他同情和关怀佃户,所收佃租较轻,许多佃租长期放在农户家里。遇灾荒之年,农户缺粮少吃,就让他们取出存放在家中的佃租吃,且不计利息;佃户有急难之事,他热心帮助。海子有一佃户名张兴海,在山坡上烧土灰,不小心引发火灾,烧掉了上马牛保长刘汉文坡上的一小部分小树子,被其捉拿问罪,要罚谷六十石。张兴海跪下百般求情,仍然要罚十二石。其时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家中粮尚不够吃,哪来十二石谷子?无计可施,只得求于金襄七。见到金襄七后,他一下跪在地下,口称“三公救我!”金襄七惊问其故,兴海将其过程详说一遍。金襄七道:“噫,有这等事,待我写一张条子!”当下叫人拿过纸笔,挥毫写道:“刘汉文保长,我的佃户张兴海不慎烧掉了你山坡上的几棵小树子,小树烧掉了根还会长出新的树苗嘛,何必这样恐吓他,罚他十二石谷子呢?告诉你:如因此事让我的田地荒芜,庄稼种不上,少一点佃租,就让你赔……我看此事到此算了,如果你实在想要,就到他家去拿我的佃租吧!”
  
  张兴海拿着条子,来到刘保长家。保长坐在靠椅上,板着脸问到:“谷子呢?”
  
  张兴海说:“没有谷子,只有条子。”
  
  刘保长怒吼道:“老子不要条子,只要谷子!”
  
  张兴海把条子递上:“是襄七三公的条子!”
  
  “金襄七的条子?”刘保长折开条子仔细一看,骂道:“狗日的张兴海,你还会打这主意……”
  
  还是保长的夫人有见识,满脸堆下笑来:“哎哟!襄七三公的条子,就是他老人家的面子,我们能不买账吗,快进家来吃饭……”马上到楼上割了一大块腊肉,热情招待张兴海。张兴海吃得酒足饭饱,高兴回家。
  
  内战爆发,国民党到处抓壮丁。当时的政策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时旧州陈家庄王法猛家有四兄弟,免不了要被抽丁。区公所派了几个壮丁,来到他家,抓住其兄王春猛,绑起来就要押走。王法猛一下从楼上包谷杆墙里跳出来:“我哥有儿有女不能走,留他在家里照顾我老娘和他的孩子,——我替他去!”壮丁头目一看,说:“噫,这小子还有点良心,有道德,好嘛,就让他替他哥去!”
  
  王法猛被绑起来,壮丁押着上路。全家人流泪哭泣,目送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失……
  
  当天,王法猛及其他人就被押送到安顺北兵营。他们被换上衣服,准备第二天送走。晚上,许多人拥挤睡在楼上。半夜里,“咔嚓”一声巨响,楼枕拆断,楼上的人在睡梦中轰然塌下,众人呼爹叫娘,哭喊一片。王法猛乘乱逃兵役,先是连夜赶到官家坟二老表家,第二天拂晓,又继续往双堡方向逃,在舅父王绍先家暂且落脚,后经人介绍,来到落水岩陈保长家当了长工……过了半年,已觉风声渐静,遂黑夜潜回家中,与父母相见,抱头恸哭。第二天,其父托人找到金襄七,问是否可回旧州,襄七公道:“此事不难,我写条子给陈保长,让王法猛先到我家来,再想办法。”
  
  条子就是面子!
  
  陈保长一见金襄七条子,二话没说,热情款待王法猛吃饭,并算给他半年工钱。王法猛回到旧州后,金襄七又到区公所作了一些“疏通”,以后王法猛就在金襄七家做活,一干就是十八年。一天,金襄七对王法猛说:“你已经四十多岁了,家里有儿有女,多亏你到我家这么多年,帮了我很多忙,担当了我的半边家,你回家去与家人团聚吧,不会再有人敢抓你去当兵了……只要我还活着,你家弟兄和儿女们就不会去当兵,今后有事可以随时找我。”说罢,叫人算清了工钱,又送王法猛五石谷子和一头大水牛。王法猛激动的淌下泪水,不忍离开。金襄七又说:“你今天去家里安排好,明天与我一同上安顺……唉,这是你最后一次送我了。”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第二天,王法猛挑着东西,送金襄七去安顺。当他们来到七眼桥等候上马拉轿车时,一场惨剧发生了——一辆从贵阳方向驶来的美国造汽车猛地往王法猛的背后撞过去,王的下身当即被压断,连马腿亦被撞飞。此时金襄七正在上厕所,闻声出来,肇事车已驶出很远。金襄七一面唤家丁到七眼桥打电话请人在安顺拦车,一面将王法猛急送安顺抢救。终因流血过多,王法猛不幸去逝。金襄七极为悲伤,亲自为王法猛主办丧事,并答应将王法猛的两个孩子抚养到十八岁,王家平时有什么困难由他解决。此后,即便王家经常去他家拿油、盐、米及衣物等,金襄七毫无怨言。两家保持常来常往,亲密无间。为延续两家交情,王家在王法猛过世不久,又将他的侄儿小年送到金襄七家做事。
  
  三
  
  民国三十五年,有一支部队住扎在旧州,师长是七眼桥花苑人。一天下午,一士兵到旧州陈家庄去偷村民白菜,他把枪躲藏在吴逢春和吴长能两家菜园交界处的荆棘丛中,待其抱着白菜回来时,枪已被人取走。士兵大骇,面如泥色,哪敢回营?遂惶恐逃窜。后在长顺被抓回,审问后,士兵带人到陈家庄指出藏枪地点。他这一说不打紧,可坑苦了吴逢春和吴长能两家:他二人及吴三妹即被抓到安顺,逼着交枪,三人不知,遂被严刑拷打。可怜吴三妹一弱女子哪堪酷刑,被折磨得九死一生。吴家哭救无门,找人求助金襄七,襄七公听后大惊:“哎呀,为啥不早说,人可吃大亏了,我赶快去找人……”他凭借多年的面子,到安顺找人说情,打通关系后,又来到旧州区政府,对简信初区长说:“简区长,在你管辖的地方陈家庄出了逃兵丢枪一事,害得人家到安顺受大刑,可怜老百姓受够罪了,你可否将你们一支枪送给吴师长,了脱此干系?”简区长沉呤了一下,说:“金老太爷,你老人家的面子,我能不买吗?只要你在上面通容好了,我马上派人给吴师长送去!”过了几天,两家被关押的人果然全放回来了。为感谢襄七三公救命之恩,两家人在他家门前放了一长串鞭炮。吴长能还带头号召大家捐一百大洋来谢襄七公。金襄七说:“钱是你的吗?”吴长能说:“有一点是我的,大部分是大家自愿捐的。”金襄七说:“感谢你们的厚意,情我领了,钱你拿回去还给大家,他们的钱来的苦啊!”没办法,吴长能只得把钱还给大家,但心里仍过意不去,他又去找金襄七的朋友班正旺商量,班正旺说,既然你心意不肯,过年时你逮一只大公鸡送给三太爷吧。
  
  吴长能就盼等着过年。年关一到,他迫不及待抓起一只大公鸡,急急送到金襄七家里。
  
  金襄七问:“这鸡是你买的吗吧?拿回去!”
  
  吴长能忙解释:“三太爷,鸡是我家里自己喂养的,没花钱,您老人家收下吧!”
  
  “好嘛,既是你喂养的,我就收下了,”金襄七叫人将鸡关进笼子里。
  
  吴长能告辞要走时,金襄七让家人取出一大块盐巴,送给他。
  
  “这……三太爷,我……”吴长能不知所措。在当时,这块盐巴比那只大公鸡贵了许多。
  
  金襄七点点头……
  
  是啊,三太爷的面子,怎能不收?
  
  吴长能没再说话,只是向金襄七深深地一鞠躬,涌泪离开……
  
  四
  
  在旧州兴办教育,扶掖后生,也得力于金襄七的“面了”。
  
  无论在黔西县或是在平坝任职期间,金襄七除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外,热心地方教育,为所治培育人才。在黔西县,他兴办了黔西小学和黔西中学,调任平坝县长,又兴办平坝中学(即今天的平坝一中)。辞官回到旧州,仍不忘兴校办学,振兴教育。时旧州小学为私立小学,校舍简陋,师资不足,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质量不高。金襄七急在心里,决心要办好旧州小学。怎样办好这所小学昵?首先,他决定对这所小学进行改制,使之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公立学校。在开明人士简用谦老先生等人的支持下,金襄七凭着自己出任过县长和担任安顺县参议员的“面子”,奔走安顺,拜官求人,其用心之良苦,可谓殚精竭虑,而在此期间自己花销的费用更是不必说起。在他们的努力下,1946年,旧州小学终于改制为“公立安顺县第六两级小学”,学校由金襄七和简用谦共同出资承办。接下来,金襄七又凭借自己的“面子”,四处选聘人才。毕业于贵阳师范学校的进步青年邹武城被聘为旧州小学校长。邹武城,又名邹伯熙,刘官炸陇人,其人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教育观念新潮。他上任后,严谨冶校,在继承传统教育的同时,不断引进新的教育思想,倡导使用新的教材。不到一年,旧州小学校风校貌焕然一新,传闻当时学生“在校尊敬师长,出校排队回家”。学校教风学风浓厚,质量不断提高。据说,改制后的旧州小学,在当年的安顺县会考中,前十名均为该校的学生。学校名声大振,群众为之欢舞,金襄七甚感快慰,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到旧州小学任教。
  
  金襄七还热心地方其他公益事业。诸如建桥筑路,修葺庙宇,整理文化遗产,他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面子”的感召作用。他与当时旧州到鸡场、猫营、紫云的“保帮”组织饶华结为好朋友。饶系旧州西街人,其建立的“保帮”组织,专保护旧州到鸡场、猫营、紫云的商人安全,人称“饶团长”。在饶的支持下,金襄七倡导修筑旧州经龙潭到紫云的这段路,并带头捐款。试想,金襄七的“面子”,谁不买账?于是群众个个响应,人人捐款,终将此路修成。金襄七又顺势利导,出谋出钱,号召大家,修筑旧州到九溪的一段路。两段路的开通,为旧州人经商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旧州的经济发展。
  
  五
  
  解放初,在旧州开展的清匪反霸运动中,金襄七不可避免受到批斗。但因其在官清廉,在民为善,做了不少公益事业,加之政治上清明,带头支持共产党政策,解救过共产党干部仝宣涛和一些进步青年,因而得到宽大处理。在接受群众的批斗时,因为有其不同他人的“面子”,他是坐在凳子上“认罪”。送他到黔西县去批斗时,群众一见,纷纷说到:“哎哟!这不是原来的金县长吗?他是一个好官,他无罪!”他被关押时,很多群众去看望他,送得礼物堆满其住处,由于“面子”之大,不久就被释放回家,给予安排工作。
  
  公而论之,在解放前的旧州,金襄七是一个有钱有势的人物,他极有“面子”,但其“面子”乃非权势所至,而是源自他一生廉政兴学、乐善好施、热衷公益及扶贫困的人格品质,一生可谓令人敬仰。他曾撰一门联表明心志:“住城言城,住乡言乡,处事且随流俗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人须结善缘多。”
  
  金襄七殁于1965年,享年65岁。(本文根据孙纯荣先生、王成新先生收集的资料整理。)
  
  文/林德胜

上一篇 父亲   下一篇 有关母亲的散文
随机推荐文章
·愿美好的记忆与之相伴
·小小的笤帚疙瘩,留下了母亲的情和
·在过去的三年时光里
·母爱深深深几许
·倾一生柔情,融一份微笑
·那个骑马倚斜桥的翩翩少年
·黄金花开,暗香浮来
·醉舞红颜芳菲透,执手墨笺痴痴念
·愿你余生里,有人陪有人伴
·爱,是灵魂的家园
·美丽的约定
·心灵相通是一种意境,心心相印是一
·守着爱情这份信念
·站在思念的窗前
·如果你不爱了
·一路阳光,让我们一起微笑着上路
·每天,我只想你一次
·一场相思成念的梦
·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有一种感情叫爱
·独上西楼,侧耳聆听风声
·思无语,爱无痕
·下一站会有属于我的幸福
·只为给你一生温暖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