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散文随笔>文章内容

刘月新《时代楷模黄平亮》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12-3 10:00:57 阅读:5

2007年10月30日,金秋中一个寻常的日子,山东省庆云县检察院却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黄平亮上班了!全院上下愕然。四个月前因患癌症胃被全切的他,刚刚结束了抽髓换骨似的6次化疗,于昨天傍晚才回到家,同事们还没来得及去看望他,他倒跑来上班了。

胃没了,体重由先前的75公斤减到55公斤。病情是否稳住还是未知,化疗带来的强烈反应还没消退,眼前面临的难题还有:胃没了,吃饭的问题怎么解决?

对于这些,黄平亮似乎都没有考虑。他那双让犯罪嫌疑人望而生畏的眼睛依然精神,他的步伐依然坚实,就像他的信念一样。属下徐洪涛围着他团团转,不知是高兴还是心疼,泪水无声地往下流:黄局,你……迎着黄局投来的亲切柔和而又坚定的目光,徐洪涛、张树德、田辉等人,像平时领到命令一样,急匆匆帮黄平亮去打水、拖地、擦桌子。

很快,全院干警都发现了一个秘密,随着黄平亮的归队,他的办公室里多出两样家什,一个小电炉和一个巴掌大的小铝锅。

这年5月的一天,黄平亮带队到400多公里以外抓捕一犯罪嫌疑人。那时,他是庆云县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晚上出发,为了让同事多休息,他坚持与大家轮流开车。第二天一早到达现场,又马上制定严密的抓捕计划,反复商量抓捕细节。在蹲守时,田辉发现身边的黄平亮脸色蜡黄,眉头拧成疙瘩,再细瞅,见他脑门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田辉一惊:黄局你怎么了?黄平亮说没事,就这样坚持了一个上午。中午吃饭时,他说不饿,让同志们去吃,自己留下蹲守。同事给他带回水饺,他也只吃了3个。咬牙坚持着,直到犯罪嫌疑人落网。回到庆云,黄平亮又组织干警研究制定审讯计划,实在疼了,就吃点药支撑着。

无法再忍了,黄平亮利用晚上陪护重病父亲之际做了个检查。这一查不要紧,敏锐的他,从医生的表情、动作、口气和眼神中捕捉到了“坏”信息,就像平时自己审讯犯罪嫌疑人,从对方慌乱的眼神、下意识的动作中找到蛛丝马迹一样。一向沉着冷静的他,大脑刹那出现了空白。

空白过后,是少有的慌乱。自己才40岁,就得了这要命的病,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去做。一件件亟待办理的事情,就像一个个小人,蹦蹦跳跳挤挤挨挨来到黄平亮眼前,钻进他的脑子:父亲4月份患胰腺癌住院,一查出就是晚期,医生说最多超不过仨月。手头上的案子到了关键时刻,必须迅速明确结果。母亲一年前患脑出血一直卧床;4年前大妹查出子宫癌;妻子又得了肺结核;儿子尚小……当然,这一股脑的问题都是在瞬间闪过的,他没让陪在身边的妻子看出来。

黄平亮此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死在父亲后面,为老人送终,看着父亲入土为安。

很快,一个办案老手特有的沉着与冷静又回到他身上。在胃镜室他坐起身给自己减压:凡事都有两个方面,自己患了重病,但跟出车祸死亡的人比起來要幸福很多,我起码还有几天准备的时间。

夜深了,黄平亮坐到了办公室里。节能灯发出洁白冷艳的光,他感到异常空虚和少有的孤独。理智告诉他有三件事马上要做——

第一,把正在办理的案子抓紧突破,固定证据。后续工作再和同事们详细交代。第二件事,去滨州医院给父亲买止疼药。父亲这种病,后期非常疼,最近新出了一种膏式止疼药,效果很好。再是给妻子炖一锅排骨。心爱的妻子最爱吃他炖的排骨,可这些年除了办案就是办案,根本就顾不上她。

为了不让父亲知道自己的情况,第二天一早他就赶到滨州给父亲买来两个月的止疼药,亲手给他擦拭后背和前胸。他拿着温热的毛巾一边擦一边流泪:做儿子的还没尽孝,父亲突然就这样了,自己又得了重病,以后给父亲擦洗身子的机会还能有多少?命运为何这般残忍?是老天的错还是自己的错?毛巾擦凉了,到脸盆里洗洗再擦,上上下下,边边角角,一遍一遍。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从这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男子汉脸上滚落。他把膏药打开,仔仔细细为父亲贴在后背肩胛骨的下方。

到市场买来5斤排骨,做了满满两锅。他边做边流泪,疼爱自己的妻子以后再也吃不到他炖的排骨了。悄悄把泪擦干,把排骨晾凉后放入冰箱,然后坐下来歇息。想想又自嘲地笑了,满眼含着泪花:我去医院治病妻子肯定陪着去,炖的排骨只能是窝在冰箱里了。深夜,他悄悄下床又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其实就是一封遗书——

孩子,爸爸明天去济南查病。不管结果如何,你都要坚强、乐观。爸爸不在家,你就是家里的男子汉、顶梁柱了。要照顾好自己,帮我照顾好爷爷、奶奶和妈妈……

6月14日,黄平亮被推进齐鲁医院手术室。三个小时后,人出来了,胃却留在了里面。当妻子马美丽听说丈夫的胃已全部切除,医生埋怨来得太晚时,一下子瘫坐在排椅里:这些年,丈夫只有工作工作,总是说办案是个严肃活,不能有半点马虎;自己底子薄,不拼命学习就不能胜任。每当看到他疲惫的样子和赎罪似的表情,心就软下来,就说,平亮啊,老人孩子还有这个家你就不用管了,把自己照顾好就行。可是,自己就这么个要求,他都没做到啊!

马美丽寻思,没有了胃,平亮就不再那么拼命了吧?

黄平亮又是怎样做的呢?

手术后,化疗中,体力稍微恢复,他就跟同事在电话中研究案子。马美丽生气了:现在你就放放工作,先保命吧。黄平亮笑了。想想也是啊,没有了命,还怎么工作?可又一想,如果不工作,那让我干什么呢?他这才发现,自己除了工作、学习和散步,实在没有其他的爱好。

采访时,黄平亮说,经历了那场生死徘徊,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升华。以前,他工作很出色,但那时想得更多的是完成任务,得到领导肯定,得到荣誉。术后再回到岗位上,同样是拼命,心情却不一样了。工作,对于他来说不再是谋生手段和证明自己的舞台,而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与名利无关。他常说,自己不能使生命加长,却可以使之加厚。

海伦·凯勒说过,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黄平亮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纸:无论失意与否,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从来没有来过,也终将不会再来。过去的无可挽回,前方的路短暂而又未知,我们唯有快乐才能对得起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生命如此短暂而瑰丽,我们哪有什么好悲伤。这是强者奏响的共同心曲啊!

2006年,省检察院成立专案组,查办轰动全国的省电力集团社保中心案,涉案金额达数十亿,黄平亮也被抽调。专案组了解了黄平亮的学历后,暂时安排他开车。几天后,在案情分析会上,他争取到一次发言机会,就有条不紊、有理有据地把案件切入点、突破口和案情发展走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使在场所有人员刮目相看。因为该案涉及大量证券知识,此前有人断言,就是请个证券专家来,也不一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在困难面前,黄平亮主动请缨。他像一只雄鹰,腾空而起,直冲云霄。

他买来十几本证券书籍,跟生涩的证券知识较上了劲。十几天后,在上海、天津等地证券公司查证,面对他脱口而出的一套套专业术语和查证要求,会计总监大吃一惊:没想到,你们检察官对证券业务也这么在行啊!对大量来往账目,黄平亮抽丝剥茧,一张张仔细查看,每天只休息三个多小时。该案办结后,黄平亮给专案组全体人员留下深刻印象,组长封了他“泥腿子办案专家”称号,省检察院给他记了个人一等功。

2008年8月,市检察院在查办某县人大原副主任兼国土局党组书记涉嫌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特大案件时碰到很大阻力。黄平亮被紧急抽调进办案组,他一头扎进小山一样的账本堆里。一周后,从一张普通单据中找到突破口。突审时,他综合运用各种审讯策略和技巧,重政策,讲法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亮出证据,以证促审,步步紧逼,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彻底击溃。案件的成功查办,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该案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精品案例。

业内人都明白,查办渎职案件有三难:立案难,取证难,侦破难。但黄平亮从来不畏惧任何困难,始终怀着对人民负责、对检察职责负责的强烈责任感,将案件质量视为办案工作生命线,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了解黄平亮的人说他办案最会找“点”,突破“三难”的点。黄平亮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找点,就是细心,严谨,掌握专业知识,善于发现矛盾点。他经常对同事们说,办错一个案件,对检察院来说是一个错误,但对当事人,那是生命攸关的大事,甚至导致一个家庭破败人亡。办案就要办成铁案,是他始终坚持的工作信条。办铁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黄平亮坚持一个字:拼。每次办案,即使再小的证据,都会亲自核实,确保没有一点纰漏;即使担任总指挥,也亲力亲为;即使材料浩如烟海,从不图省事推给别人;即使被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也坚守工作岗位。为了让每起案件的程序、实体都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他创建了“同步规范执法行为,全程筛查办案纰漏”的新机制,将监督关口前移,自我加压,不但提高了办案效率,而且使案件起诉率、有罪判决率达百分之百。他办公室的书橱里,塞满了金融、法律、检察、犯罪心理学、证券、经济学等书籍,多达几百本。这些书籍大都蓬蓬松松,磨出了毛边,翻开来看,每本书里几乎都有标注和记录,还夹着小纸条。各式各样的笔记本更是码得满满的,像套住罪犯的条条绳索和锃亮的紧箍咒,威严地摆在那里。

某银行出纳员,在支取存款人一笔存款后,烧毁了前后5天所有存款人的原始凭证。该行自查半月无果。黄平亮接手案子后,从相关票据里,查到一张那笔存款的补领利息單据“存根”,单据早被嫌疑人毁掉。他从装订线内被撕掉的“根”部,发现一个铅笔写的“补”字。原来,嫌疑人支取存款利息时少算了几十元。之后,银行主管复核发现,嫌疑人补领时就留下了这张单据。这个铅笔写在存根上的“补”字,如若不是黄平亮那双火眼金睛别人是很难发现的。他又通过核查该笔存款前后三年所有的存款记录,来比对取款这天值班人员的手写凭证笔迹,推算出这一天的值班人员,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案子破了。

同事们说,别看黄平亮平和沉静,犯罪嫌疑人一遇到他那双平实睿智的眼睛,无一例外都要“中枪”。

“面对犯罪嫌疑人,你要特别注意对方的那双眼睛。他微妙的心理变化,必然通过眼睛表现出来。比如,当谈到实质问题时,他瞬间眼皮跳动,眼神躲闪;手指不自觉地哆嗦一下,下意识地敲打桌面。出虚汗,要抽烟,那是后期表现了。”黄平亮说,犯罪嫌疑人有个共同特点,只有在失去自信心后才肯交代问题。怎样叫他失去自信心呢?就是用事实说话,同时给他指出出路,让他感到再也隐藏不下去,就容易交代了。

他办理过一起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讯问一个涉案商人时,犯罪嫌疑人拒不交待犯罪事实,还言之凿凿地说他信教,他没罪,如果说谎,“主”是不会饶恕他的。黄平亮从他说“主”时飘忽一闪的眼神里看到其内心。两天后,他把一本《圣经》放在当事人面前:“请把你的手放到《圣经》上,向你的‘主’发誓,证明你是清白的。”嫌疑人缩回手,说啥也不发誓。相持许久,他终于低下了头:“我全说了吧。”

2015年3月,黄平亮又被抽调到专案组办案,这是中纪委、高检院交办的一起省部级职务犯罪大案,是中纪委改革办案方式的第一个案件。该案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改革成果,黄平亮掂出了肩上担子的重量。

他带领的办案小组,在调查一名涉嫌行贿关键人时,由于该行贿人是加拿大籍,属涉外人员案件,之前从未接触过。黄平亮又拿出啃硬骨头的精神拼上了,一头钻进资料和知识堆里。他步步为营,要求自己和同志们把相关法律规定、办案程序等全部弄清学透,在办案程序上严格按法律规定规范运行,确保整个办案流程不出半点纰漏。在几个月内,他先后奔赴北京、新疆、广州、海南等地调查取证,行程10余万公里,查询银行、调取记账凭证等书证1500余份,将该案犯罪事实全部查清,做到证据确凿、充分,被同志们称为“平亮取证模式”。他们的工作作风和文明执法方式也得到外籍证人和所在国使领馆工作人员的高度评价。在办案过程中,他不但没因身体原因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而是以身作则,始终冲在办案第一线,坚守在最关键的办案环节,为突破该案拿到关键性证据,取得了非常好的案件效果。该案得到中纪委和高检院的充分肯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黄平亮就开始思索,能否探索办理一些公益诉讼案件呢?当时检察院正办理一起污水处理厂厂长涉嫌污染环境罪案件,该案件正符合公益诉讼的条件。在他建议下,经过研究,向上级检察院作了汇报。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山东作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试点省份之一,庆云检察院被列入试点单位,机会来了。作为新生事物,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尚无经验可供借鉴,相关法律规定也并不完善,在推进过程中困难和问题接踵而来。这还不是最难的。要提起行政公益诉讼,面临的是养活500名工人的涉污企业须彻底关停,还要将执法部门负责人告到法庭,让具有行政执法权的人员站到被告席上。人们一时很难接受。一旦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就站到了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劝他:“平亮,你已经是模范人物了,名也有了,不要再捅这个马蜂窝,一旦败诉或有什么失误,你的名誉会受到影响,甚至荣誉都保不住了。”

从不服输的黄平亮没被困难和问题所吓倒,他只是疑惑,为老百姓的长远利益,为探索公益办案机制难道真的就很难?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他决定摸索着前行。首先是如何调查取证。为此,在调查取证之初,他认真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全面咨询环保专家,做到取证方向明确,取证标准严格,对取证流程缜密设计。然后,他到公安局、发改局、国土局、市民热线调取企业相关资料,前往该公司及附近村庄获取排污证据,进入相关部门调取行政执法档案、证人证言等证据材料。初期的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面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不理解,他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到民生民利各个方面进行耐心讲解,终于赢得理解,为办案提供有关执法档案,证实了相关部门未依法履职,致使涉污公司长期违法排污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实。

庆云检察院提起了全国首例行政公益诉讼并做出判决,实现了由基层法院受理立案的修法预期,为行政公益诉讼立法提供了实务素材。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和省院吴鹏飞检察长均对此案作出批示。他们探索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模式的做法,被省院评定为2015年度创新成果一等奖,该案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让黄平亮欣慰的还有,一个破坏环境的排污企业,在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大地上彻底消失。在它的周围,蓝天、白云、清水、净土和鸟语花香又渐渐回到老百姓身边。

黄平亮不仅善于办大案要案,对案值不大的“小案”也非常重视。他说案值有大小,法律的公正无大小;案件小,办案彰显的法律尊严和社会效果不见得小。检察院接到一中学生举报短信,反映他们学校乱收费。对此,不少干警认为一个学生反映的问题不一定准,没必要费力去查。此时任副检察长的黄平亮坚定地说,查,坚决查!不查个水落石出,咱就对不起这群孩子,乱收费现象也将得不到制止。查办的结果是,某镇教委主任滥用职权,将50万元专项义务教育经费用于职工发福利,搞基本工程建设等。严重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得以及时严肃处理。

一天,黄平亮正在信访室值班,某村20多名群众来到检察院,情绪激动地对他说:村支书贪污低保款你们管不管?你们不管我们就到北京上访。黄平亮一眼看出老百姓受了委屈,就平和地对他们说,请放心,你们反映的问题一定会清查,请相信法律,相信检察机关。于是,黄平亮带领干警到该村低保户家中一一走访,并到有关部门调查取证。白天家里没人,就利用早、晚时间。经过多日奋战,终于将问题彻底查清,为老百姓追回低保金10多万元。原来,这个村上报50多个低保名单,村支书只下发20多人的低保款,其余全部贪污。有一张姓五保老人,80多岁了,住在废弃祠堂里,屋内没有灶台,用三块砖支着一口破锅,这样的户都没领到低保。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拉着黄平亮的手说,以前俺不知道检察院和检察官是干啥的,今儿俺知道了,检察院是为老百姓做主的,检察官是为老百姓主持公道的。

案件办结后,黄平亮并没就此打住,根据调查和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向民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促使其对全县低保金发放情况全面清查,共清退不合规定低保户307户,另将401户符合条件的特困户纳入低保,确保了惠民政策的实施。

为确保公正办案,黄平亮交友非常谨慎。他是“球不会玩,牌不会打”,唯一的娱乐就是散步。在长期的执法办案中,黄平亮养成一个习惯,只要一上案子,特别是敏感的大案要案,他的手机一定关机,只要他不主动打电话,家人也联系不到他。一到“饭口”和双休日,他的手机也是关机。他说,跟人吃饭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人家掏钱请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手中的权力。中央一再强调底线意识,要求党员干部“把做人做事底线划出来”。黄平亮办案坚持两条底线不能突破,法律底线和人格底线。他说,铁面无私不是表现在把讲情人硬顶回去,跟人家瞪眼翻脸,而是体现在执法不枉法上。讲清道理,法律底线不能突破。再就是反讲情。对方托人给你打一个电话,你主动上门说明情况。他登门和你上门,效果是大不一样的。看,黃平亮在工作中处处讲究“法”——法律和办法。

黄平亮说,你收受了贿赂,人家从心里说你不值钱。做人做事不能让人戳脊梁骨。为此,他嘱咐家人,只要他不在家,尽量不给外人开门。家门不开,有人就把礼送到办公室,他坚持退回,退不回的都上交。

税务系统某分局局长玩忽职守,收受企业贿赂,使企业少缴税款。案件查办中,犯罪嫌疑人托黄平亮的一个朋友带着礼品来说情,请求“放他一马”。黄对朋友说,不是我不放过他,是法不容情。那位朋友“苦口婆心”,黄坚守职责。朋友临走情绪激动地扔下一句话:平亮,你这样不通人情世故,把人都得罪了,以后咋混啊?黄平亮认真地说:我不是不看重人情,不明白世故,咱依法办案,就不能怕得罪人。我要是徇私枉法了,那才是自断后路呢。

在查办某局城区分局局长、副局长涉嫌非法拘禁案时,该局领导找到黄平亮进行疏通。在反复说情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向他拍了桌子:黄平亮我告诉你,大家在一起混个事不容易,今天你让他难堪,哪天有事求到我,可别怪我对不起你。黄平亮面对恐吓不卑不亢,大声说:不是我让他难堪,是他愧对法律和人民,愧对培养他的组织。他一如既往地依法调查,该案起诉法院后,对两个犯罪嫌疑人均作了有罪判决。

同事们说黄平亮就是为办案而生的。办案子特别能钻,对案子查得细,看得准,摸得透;既讲政策,又讲法律,更懂谋略。一上案子,只要有他在,所有人员就有了主心骨。多年来,黄平亮主办、参与办理的70多起案件,涉及88人,件件都是经得起检验的铁案,有80多名贪官庸官在他手下落马。他26次立功受奖,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十佳反渎局局长,省优秀共产党员,省第十届、第十一届党代表,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省道德模范,齐鲁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市、县多次做出向黄平亮同志学习的决定。

这个让犯罪嫌疑人闻风丧胆的反渎英雄,生在一个农民家里,兄妹四人,他排行老大。从小习武。1976年县杂技团招收演员,10岁的他为能吃上公家饭,就应招走上了杂技生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功,严格遵守师傅教导,不达目的不罢休,终于成为杂技团的台柱子。在练习倒立秋千时,全部靠头顶在钢环上,长时间的练习,头皮被磨烂,结了厚厚血痂,不长头发。摔伤扭伤更是不计其数。这几年培养了黄平亮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1984年,黄平亮调到检察院开摩托车。由于单位车少人少事情多,他不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随叫随到,领导和同事们都喜欢他。看干警们穿着制服严肃威武,连凶狂的罪犯都害怕,心里就非常羡慕。想哪天自己也穿上这身制服,当个检察官该多好啊!他把这个想法偷偷告诉了一名老检察官,不想那人听了噗哧一乐说,平亮啊,就凭你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儿,这辈子能开上汽车就不错喽。这句玩笑话深深刺疼了黄平亮,从小那不服输的劲儿又冒了出来,他坚定了当一名检察官的信念。

不到一年,黄平亮就考取了汽车驾驶证,开上了汽车。

开上汽车的黄平亮并没就此止住梦想。检察官提审犯人时,他就跟在后边学艺,看他们怎么审讯,怎么记材料。他们记一页他就看一页,看不懂的在回来的路上就一遍遍问。因为当时单位人少,办案又不能一个人。于是,这个爱学习的小伙子就经常当起书记员的角色。

毕竟文化底子薄,很多专业术语听不懂,好多字也不会写,记不了两行,就满头大汗,手打哆嗦,此时他对老干警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会写的字,查字典;不认识的字,也查字典。从此,他爱上了字典这个老师,每天执行任务都放在后备厢里。几十年里,他不知翻烂了多少本字典。白天记材料,翻字典,看检察官怎么把材料综合,一句话一句话地比对,晚上再认真整理,为此,他经常在办公室熬到十一二点。

当时社会上大兴考文凭,黄平亮搭上这班车报考了职业中专和农广校,学习机电、财会两个专业,他认为这些专业查案办案都用得着。后来又报考了省干部函授大学法律专业,专科毕业后接着学本科。很多人是为了拿文凭,此时的黄平亮,则是借这个平台认真学习、恶补知识。边学边干中,他握紧了知识伸过来的援助之手。

胃全切后,腸道代替了胃,直接与贲门连接,一天要吃六七顿饭。饥肠辘辘时,他就从半人多高的卷宗后面站起身,下几根面条,倒点酱油吃下去,有时干脆吃几块饼干,然后继续埋头工作。在术后一年半的时间里,由于工作、生活的无规律和身体各个部位诸多的不适应,出现过19次肠梗阻,疼得实在受不了就住院输液。由于经常忘了吃饭,出现了低血糖。妻子马美丽,一年中要给他买八九斤糖块。不管多痛苦,只要有同事跟他电话或当面讨论案子,他一下就来了精神。黄平亮就此发现一个规律:工作,是他止疼的一剂良药。

英雄是人不是神。黄平亮这个英雄,这个时代的楷模,是职责、良知这个大熔炉把他锻造、淬火,百炼成钢,终成为“齐鲁时代楷模”。

有人为其作一小传,如下:

黄平亮者,全国模范检察官也。谋事以忠,敬业以诚。罹患癌症,全胃切除,置生死于度外,视名利如敝屣,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业绩卓然。尝曰:吾不能使生命加长,而可使生命加厚。案件得宜,吾心安矣!呜呼,以身许职,不自重其死,虽古之烈士,何以加哉!


上一篇 《女人这辈子》徐军散文赏析   下一篇 吴昌勇 《乡间
随机推荐文章
·如果,相遇是偶然
·约会月去柳梢,黄昏后约好
·希望能遇到你
·每个人都要有很好的耐心
·她的美就是味道
·凉风细卷,红尘如烟
·那些藏在心里好久好久的话
·梦里幼年,不愿重来
·品读你为我写的诗,我为你写的词
·如水的岁月,如水的光阴
·寒雨绵霖惹人醉,谁言霡霂许多愁
·一份思念,落一地的回忆
·浅相遇,薄相知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微妙的
·生命如这落叶一片
·如果你努力发现美好,世界便一切美
·做一个平常的烟火女子
·寂静安然,默默清欢
·时光荏苒,是谁与谁的流年
·红尘纷繁,静默初心
·岁月是酸甜苦辣的日子
·红尘醉。笑看风烟过往
·女子的温良、柔美
·让诗人的笔,婉约一缕相思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