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散文随笔>文章内容

李云雷《法伦斯泰尔》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12-10 11:23:20 阅读:2

我第一次知道法伦斯泰尔,是在我朋友韩小虎的家里。他家在我们县城东北大约30多里路,是清水镇一个叫三十里铺的村庄。他们村的桃园在我们那里很有名,全村都种桃树,春天时一株株桃树挺立在那里,红粉粉地连成一片,遠看宛若仙境,像满天云霞降落到了人间。到夏天,桃树结了果实,那些桃子慢慢由青变红,由小变大,在枝头随风摇摆着,散发出诱人的清香。等到桃子成熟的时候,便有外地的客商来收购,他们开着大卡车,在公路上络绎不绝,将这些桃子卖到外地,卖到城市,有的甚至会卖到国外去。当然卖到国外的,挑选会更加严格,我听韩小虎说,那些人专门有一种类似漏斗的工具,桃子大一点或者小一点,都无法落进去,要挑选大小一样的,果实饱满的,然后一个个细致包装好,再装成盒,装成箱,运走。由于集中种桃树,三十里铺在我们县成了先富起来的村庄,我们那里是平原,主要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那时候我们那里的人刚能够吃饱饭,对粮食都很珍惜,很少有人会想到种经济作物,三十里铺种桃树很快富了起来,在我们那里是一枝独秀。

我和韩小虎是同学,住在同一个宿舍里。那时候我们的宿舍也是平房,就是三排红砖瓦房,在学校的最南边。我们班在中间一排靠东边的一间,宿舍里摆了十几张上下铺的床,分南北两排,紧紧挤靠在一起,中间只留下一个小小的过道,要穿过去需要侧着身子。房间里只有一盏昏黄色的电灯泡,每天下了晚自习,我们从教室里回来,彼此说笑一会儿,便倒头就睡。那时候学习时间很紧张,宿舍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也不觉得条件差,相对于走读的同学,我们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省去了来回的时间,中午的时候,可以抓紧时间眯上一小觉。我的床铺紧挨着韩小虎,我在外面,他在里面,都是在下铺,我们床铺的南边就是宿舍的窗户,窗户外面就是一棵粗大的白杨树。躺在床上,透过窗上的玻璃,可以看到白杨树的叶子在阳光中闪烁,那是夏日的午后,叶片也都绿油油的,泛着白光。只是到了冬天,这个地方分外冷,窗户封得不严,凛冽的寒风像小刀子一样透过窗缝,直刺到我们的床铺上,我们只能将被子裹得紧紧的,像条快要冻僵的蛇。但那时大家都很艰苦,个人也没觉得有什么,反倒生发出不少乐趣。有的人私拉电线在宿舍里煮方便面,还有的人在宿舍里吹口琴,有一天晚上我们宿舍里进来了一个小偷,刚进门摸到了一个同学挂在床头的裤子,就被一个要上厕所的同学发现了,他大喝一声,小偷闻声而逃,我们宿舍的同学都被惊醒了,有几个个同学听说有小偷,来不及穿衣服,就蹿出门外,向东跨过厕所边上的矮墙,穿过操场去追,宿舍里的同学也都兴奋地谈论着。不一会儿,去追小偷的说笑着回来了,说没有追上小偷,眼看着他一路飞奔,像一道月光下的闪电,攀上校园的东墙,一跃就跳过去了,他们也就没有再追。那天晚上大家都很兴奋,谈到很晚才睡着。那是我们单调生活中的一个火花,直到多年之后,我们宿舍的同学再见时还会提起。

那天晚上,韩小虎也很兴奋,他也是起身去追小偷的人之一,回来后坐在床头,一直在感叹:“那小偷跑得真快,应该让他去跑百米。”说得宿舍的人都笑了起来。因为太兴奋了,他躺在被窝里睡不着,索性用被子蒙住头,躲在里面拿手电筒看起了小说。我也睡不着,转过身去,可以看到他被子里透出的微弱的白光。我翻了个身,很快就睡过去了,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睡的。那时候韩小虎很爱读课外书,我们县城邮局门口有一排租书的摊子,他隔三差五就要到那里去租一些来看,我们这些想看书又租不起的,就蹭他的书看,他看的书很杂,武侠小说、王朔文集、《围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租到什么就看什么。他还是我们班唯一一个订了报纸的人,那时候《北京青年报》刚改版,图文并茂,标题很大,在社会上很流行,过两天邮局的邮递员就会骑着自行车,到我们教室门口喊他的名字。他从教室后门走出来,接过报纸,塞到课桌里,等吃晚饭时边吃边看。他看完了,我们也跟着他看,那时《北京青年报》经常会刊登一些引起热议的社会新闻,我们看完了也会议论一番。记得那时有一个中国留学生枪杀了他的美国同学,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说美国学生歧视中国人,那个留学生忍无可忍,杀人也情有可原,也有人说不管怎么样,杀人总是要偿命的,这个留学生可能有心理疾病。我们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不少争论,不过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可能并不在于辨清谁是谁非,而在于我们也可以参与到讨论中去。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县城,北京是那么遥远,美国更加遥不可及,那里的消息对我们来说好像是来自火星,但是通过一张报纸,我们似乎和遥远的中心有了一种隐秘联系,这让我们有了与世界同步的感觉。那次读过留学生事件之后,我和韩小虎在吃晚饭时谈,从教室回宿舍的路上也在谈,坐在宿舍的床上又谈了好半天,我们谈论时内心迸发出激情,坐在窗前争辩不休,白杨树的叶子哗啦啦响个不停。

那时候我们下午五点下课,七点上晚自习,中间有两个小时,吃过晚饭后,我和韩小虎总是结伴而行,到校外去散步。出了我们校门,向西走不远就是一片荒地,周围是三五个村庄,穿过荒地向南就是一条小河,我们走到小河边,沿着河堤向西走,一直走到一座小桥边。我们边走边谈,到小桥上站一会儿,看看风景,就又往回走。那时是黄昏时分,夕阳下柳树轻拂,留下了长长的影子,天上有晚霞的时候,整个天空五彩缤纷,云卷云舒,又倒影在河水之中,看上去美极了。我们走在河堤上,谈了不少事情。也就是在这时,我听韩小虎谈起了他们村里的桃园,他的讲述让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桃花源,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很想去看看,他也很欢迎我去,说等哪个周末他回家的时候,就带我一起去看看,我很高兴地答应了。

那时候我们的周末还只有一天半,周六上午上完课就算放假了,到周一上午再上课。住校的学生通常都是周六下午回家,在家里待上一整天,周日下午或晚上返校。那个周末,我提前跟家里说不回家了。到了周六,吃了午饭之后,我和韩小虎去存车场推了自行车,就一起骑车向他家的方向进发。我们从学校出来,穿过县城,来到通往邻县的路口,从这里沿路一直向东北走,大约走20多里路,就到他们村子了。那时候我很少出远门,出了县城就感觉有点陌生,有点紧张,但好在跟着韩小虎,去的又是他熟悉的地方,我们在路上边走边聊,我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这时候正是初夏,路两旁的白杨树刚长出宽大的叶子,在半空中像挥舞的手掌,不断发出哗哗的声响,路上行人很少,很安静,我们可以听见脚蹬自行车唰唰前行的声音。

在路上聊起来,我才知道韩小虎有一个梦想,他说他想考上大学,等大学毕业后,再回到家乡来,带领全村人致富。我说你们村现在不是很富了吗,还要再怎么致富?他说现在村里也不算很富,而且村里人有的穷,有的富,很不均衡,他要是学成归来,就要想办法让村里的人都富起来。说到这里,他突然问我,你知道“法伦斯泰尔”吗?这个名词我似乎听说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他告诉我,这是法国思想家傅立叶所设想的,他设想的社会组织叫谢利叶,类似于一个村庄,但实行财产公有,其中的建筑就叫法伦斯泰尔,傅立叶对法伦斯泰尔有一整套构想,建筑中心的一侧是生活住宅区,另一侧是工厂区,有食堂、商场、俱乐部、图书馆等,可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要。韩小虎说他读过傅立叶的书,认为他所设想得很合理,觉得要是能够建成这样一个社会,那就太好了。说着他抬起头去看前方的路,我看到他的眼光中闪现着憧憬与激情。

他所说的傅立叶我知道,虽然我没有读过他的书,但是知道他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当韩小虎提起他时,我很快想到了一个问题,我问他,在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就被科学社会主义取代了,你现在再谈法伦斯泰尔,不也是空想吗,还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让韩小虎愣了一下,他转过头来看看我,说,我们的教科书把思想都简化了,要读一下原著才更能明白有没有意义,再说任何一种思想都不能说是被取代了,只要它能激发我们的激情和想象,就仍然是活着的。我听了他的话,感觉有点羞愧,确实,除了教科书之外,我的知识贫乏得可怜,这可能与考试有关,但更重要的可能是自己缺乏热情。沉默了一会儿,我对韩小虎说,你那本书在哪儿,借给我看看吧。韩小虎说,就在家里,等回去我拿给你看。说着我们又向前骑去,那条灰白的柏油路在夕阳下闪着光。

到了韩小虎家里,他先带我到他们家的桃园去看,那时候正是桃子成熟的时候,他家的桃树植株都很矮,上面挂满了硕果累累的桃子,那桃子像婴儿的拳头那么大,已经开始泛红了。他摘了几个桃子,在水井上洗了洗让我吃,我边啃桃子边跟他在桃树行之间行走,他像一个村干部一样走在前面给我介绍情况,说他们村里一共有多少亩桃树,他家里有多少亩,现在的桃树是什么品种,他准备引进什么品种,再怎么扩大规模,把全村人都带起来,说得头头是道的,我也不怎么懂,只有听他说。晚上回到他家里,吃过晚饭,我们回他的房间去睡觉,他的房间里有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一个书架,书架上摆了不少书,他从书架上翻出了一本《傅立叶选集》递给我,说你看看这本书吧,里面写得很详细。我接过书一看,只见这本书已经被他翻得卷了边,上面还有不少批注,我认真地翻读了起来,但是我觉得傅立叶的论述很枯燥,有点读不下去,倒是他的一些奇思异想让我感觉很有意思,比如他说想把狮子和狗进行杂交,创造出一种新的驯良品种,这些狗狮可以用来当坐骑和“法伦斯泰尔”的看守者。再比如,他说假如人们都照他的原则实行的话,法伦斯泰尔的居民就会自然进化,而且可以在人们的器官上看出来,这种进化尤其表现为:胸上可以长出来第三只胳膊。翻了翻《傅立叶选集》,我对他所说的理想社会还是不明所以,只好放下了,又拿起了一本《封神演义》,那里面的故事很吸引我。后来我想,傅立叶对狮子和狗杂交的设想以及第三条胳膊的人的想象,我们《封神演义》里面就有很多,姜子牙的坐骑就是“四不像”,杨戬就是三只眼,我们哪里还需要法伦斯泰尔?所以后来每当我想起傅立叶和法伦斯泰尔,我接着就会想到《封神演义》中的故事。

跟韩小虎聊起来,他对我的想法很不以为然,说我读到的都是“糟粕”,书中的精华部分是他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生产和分配的公有制,集体劳动,共同富裕。我说我们以前的人民公社不也是公有制吗?也造成了很多问题,磨洋工,大锅饭,出工不出力,还不是包田到户以后,才解决了吃饭问题,我们才能吃饱了。他说,你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温饱问题是包田到户解决的,包田到户反而带来了很多问题,就以我们村为例,分田到户之后,每家都只顾自己的,虽然听从村里的号召,种桃树大家致富了,但是比较分散,形不成规模,一家一户在市场上也没有谈判的能力,这两年村里组织了种桃合作社,统一购买化肥,统一对外销售,才稳定了价格,村民也受了益。但是现在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村民只关注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和规划,现在就只是种桃,以后该怎么发展?没有人去想,现在种桃我们在县里还算先走一步,但是周围各村都在学我们,他们很快就赶上来了,我们该怎么办?二是村里人现在有了一点钱,种桃也不用整天劳动,现在天天喝酒的也有,天天打麻将的也有,偷鸡摸狗的也有,调戏妇女的也有,处于一种闲散的状态,没有人将他们组织起来,去谋一种事业的发展,或者过一种有益的精神生活,这样下去人心就散了。他说:“这时我看到了法伦斯泰尔,看到傅立叶的设想,觉得简直太好了,如果按照他设想的组织起来,我们村一定可以发展得更好……”

说这些的时候,我们坐在他们村里水库的堤坝上,这是在他们村东头流过的一条小河在此形成的水库。堤坝上种满了白杨树,放眼望去,河西是一片果园,河东是一片庄稼地。我们从堤坝上下来,跨上一座小桥,他边走边说:“你看这座水库,这是一条分界线,河西是我们村,现在种桃树致富了;河东是另一个村,他们固守着旧观念,还在种庄稼,到现在温饱问题也没有解决,这样分田到户又有什么用?”他又说:“其实这座水库,也是在1960年代挖的,解決了周围几十个村的灌溉问题,现在分田到户了,各村都只顾自己,各人也都只顾自己,水库的维护、疏浚也都成了问题……”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站在小桥上向北眺望着,说:“我觉得人不能太自私,总还是要做点什么吧……”他的目光看上去很澄澈。

中学毕业后,我跟韩小虎的联系就很少了,零星地听说过一点他的信息,也不过是在哪里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去了哪里,我也没有再见过他,偶尔想起他来,我就会想起我们去他家的那次桃园之旅,那成片的桃树、他房间里的书架和灯光,以及村东小桥边的那次谈话,这些东西又和法伦斯泰尔,和《封神演义》里面的故事氛围融合在一起,留在我记忆中的某个角落,离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了。

在毕业差不多20年后,有一次我过年的时候回老家,竟然在一个场合意外地遇上了他。那次是我们县里的一个朋友请客,约在我们那里一个叫“清逸庄园”的地方,我打车前往。已经是晚上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出租车在县城转来转去,后来终于出了城,往东北方向开去,走了大约二三十里路,在一个很大的院子前停下来,说到了。我下了车,感觉到寒风袭来,便裹紧大衣向前走,进了门,才发现这是一座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大宅院,夜色下到处灯火辉煌,照得见里面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仿佛是一个南方的园林。服务员引导我沿着小路向前走,到了第三进院子东侧,那是一座高大的房子,房前也有一道流水、一座小桥,旁边还有一棵高大的槐树,槐树上悬挂着一盏宫灯。过了小桥,便是一座朱红色的大门,服务员推开门,我裹着一身寒气进了房间。

请客的主人和几位客人都已经到了,大家一見面就寒暄起来。客人都是不同领域的,又不熟,很难聊到一起,我说话很少,只是听他们说。他们都感叹“清逸庄园”盖得好,在我们这里是首屈一指的,又从“清逸庄园”说到了其主人,说他是一个有大气魄的人,清逸庄园占地几十亩,只是他开发的一个小项目,他最近正在开发一个大项目,就是在水库边上盖960套独栋别墅,这个项目已经批下来了,他投资了几个亿,现在马上就要开工建设了,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盖960栋,他说这是和我们国家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相对应的,谈到这里,宾主都竞相感叹这个人有气魄,是我们这里的一个能人,说着就互相敬起酒来。在我们那里,喝酒是很讲究规矩的,一般是主人带三杯,三杯之后就互相敬酒,你要从主人那里开始,转一圈都敬下来,敬一圈十几个人,敬完之后我头就有点晕了,躲到外边抽烟,外面空气很清冷,零零星星飘起了小雪,灿烂的灯光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神奇。

这时听见里面一阵喧闹,有人高声喊着我的名字,我赶忙回到房间里,发现是“清逸庄园”的主人来敬酒了,原来他与请客的主人和宾客都很熟识,大家都站了起来,他不住地向大家道歉,说自己太忙了,这时候才来敬酒,今天的客人有点多,又感谢诸位捧场。这时候我才认出来他是我的同学韩小虎,他也认出了我,热情地跑到我面前,连敬了两杯酒,说怎么样老同学,这些年混得怎么样?我说还行吧,他说,待会儿你晚点走,到我那里去坐坐,说着就又跟别人去敬酒了。

等到这边酒席散了,我正要走的时候,有个服务员说,我们韩总说要跟您聊聊,请跟我来。于是我跟着他出来,外面已经下了一层雪,我们踩着沙沙响的雪地向院子深处走去,走到了第五进院子的西侧厢房,服务员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了一声:“进来!”服务员推开门,请我进去,就转身离开了。韩小虎已经迎了出来,口中说着:“没想到在这里竟然遇到了你,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打算在家里住多少天?”我寒暄着跟他往里走,他说:“你是喝茶还是喝酒,我们喝点茶吧?”我说好,于是他带我在一张大茶海前坐下,泡了一壶茶,我看他的神情不像在酒桌上那么意气风发,而显得略有点消沉,不禁问他:“你怎么了?有什么心事吗?”

他抽了一支烟,沉默了许久,才开口缓缓地说:“很多事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周围也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也只能跟你说说,你看我现在开的这个清逸庄园很好吧?中式风格,古色古香的,很多人都说好,也赚了不少钱,说起来那是非常风光。还有我要盖的那960套别墅,也是一个大项目,每一栋都是请人专门设计的,有花园,有车位,有独立的空间,还靠在水库边上,风景怡人,有空的时候可以去钓钓鱼,划划船,多好的一个项目啊!可是我却提不起心劲去做了,说起来我最初涉足这个行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我想他们能做的我也能做,而且我要比他们做得更好,更有创意,更能赚钱,现在我已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却离我最初的设想却越来越远了。你还记得我那时候很喜欢傅立叶和他的法伦斯泰尔吗?我记得跟你提起过,他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将我的项目盖成法伦斯泰尔,当然这只是隐藏在我内心的一个梦想,但是我发现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这样做完全是南辕北辙,傅立叶的设想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而现在呢,现在是保护私人产权,而且能买得起我的别墅的都是富人,都是有钱人,我成了一个专门为有钱人盖房子的人,当然有钱人买得起,我也卖得出去,我从中可以赚钱,但是傅立叶的设想是为穷人着想的,他要解决穷人的住宅问题,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而现在的我呢?背叛了当初的梦想,一心就只有赚钱了,为此甚至还做了违背良心的事……”

“你还记得我们村的水库吗?当年我们一起去看过的,那时西边是一片桃园,东边是一片庄稼,我们这个项目就在水库边上,我们要征地,村里的老百姓嫌赔偿款少,不同意,最后是出动了警察才强行清场,当时我就坐在旁边的一辆保时捷上,看着那些老百姓一个个鬼哭狼嚎地被拖走,心里很不好受,我这是在做什么?我是在毁坏别人的家园,只为了自己发财我就可以这么做吗?在那一刻,我终于忍不住了,我下命令下去,跟他们说别强行清场了,我们每亩地给他们多赔偿一万块钱,但是我刚下了命令,两个副总就来了,他们哭丧着脸对我说,郭总,这个时候您可不能心软啊,现在现场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您一松口,那些老百姓的胃口会更大,您多赔偿一万,他们还会要求两万三万呢?事情就更难解决了,现在的关键是要先把现场解决了,以后您再酌情多赔偿一些,他们就会感恩戴德。我想了一下,他们说的也是,就挥挥手让他们去做了,我开着车离开了现场,我也只能离开,只要在那里,我就忍不住落泪……”

“我的设想是,等我做完这个项目,就洗手不干了,你可能会觉得我虚伪,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又能那么表里如一呢?而我内心的矛盾有谁知道呢?你要适应这个时代,适应社会的逻辑,又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是最难的了。每当午夜梦回,我心里时常有两种矛盾的情感在交战,一方面很庆幸自己终于摆脱了贫困,一方面又懊悔自己抛弃了最初的梦想。我想做完这个项目,就远离这个社会,隐居到一个地方,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读点自己喜欢的书,如果能够这样,也就不枉此生了……”

窗外的雪花渐渐下得大了起来,面对韩小虎的倾诉,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好安慰了他一些话,看天色已晚了,我便提出告辞。韩小虎看看窗外,也没有挽留,说让他的司机送我,我们走到门口,他的司机已将车开过来了,我坐上车,朝他挥挥手,车子便向前开去了,透过后视镜,我看到他一直站在那里,雪花很快落满了他的全身。

回到家里,我想起韩小虎和他所说的话,内心还是惊异不已,在我的印象中,他还是那个骑着自行车穿越桃园的青年,可是在时光中变成了另一个人,他成了一个为有钱人盖房子的人,他的村庄成了清逸庄园,当年那么美的桃园也即将变成960套别墅。我不知道他们村里的人都去了哪里,他们会怎么看韩小虎,但是他心里还有梦想,他仍然在想着法伦斯泰尔,想着傅立叶,不知道他将来会怎样?雪下得越来越大了,白茫茫覆盖住了天地。

又过了几年,我没有跟韩小虎联系,也没有他的消息,有一年我回家,到三十里铺去看一个亲戚,正好路过清逸庄园,从外面看已经很破败了,大门紧闭,门口没有一个人,我过去敲了敲门,也没有人开门。这时旁边一个小卖部的老大爷走过来,问我:“你找谁呀?”我问他:“这家饭店怎么不开了?”老大爷说:“这家饭店以前买卖很好,门前总是车水马龙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年过了年就停业了,人家说老板栽了。”我连忙问:“栽了,怎么栽的?”老大爷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说,“栽了就是栽了,这年头有钱人栽的不是很多吗?谁能说清他们是怎么栽的。”我见老大爷并不了解详情,便又去敲门,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有人打开了门,睡眼惺忪的,问我做什么?我说:“你们这里停业了?以前的老板做什么去了?”这个人说:“谁说我们停业了?我们这儿没有停业,只是老板换了,以前的老板撤资了,换了一个新老板,正在装修呢。”我走进去看看,只见以前的小桥流水还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也还在,有几个工人正在翻修道路,我问他们:“以前的老板去哪儿了?”他们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我带着一肚子疑惑回来,开始打听韩小虎的消息,但听到的都是一些传闻,没有确切的消息。有人说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他的资金链断了,经营不下去,携带巨款潜逃了;也有人说他权钱交易,有犯罪的嫌疑,现在已经被抓起来了;还有人说他当年强拆别人的房子,现在有人报复,他被打成了重伤,住进了医院里。说什么的都有,我又打听了一下那960套别墅,那些水库边上的别墅倒是都盖起来了,也大都卖出去了。我又找那些熟悉这个行业的人打听,他们也都说没有他的音讯,一提起他来,大家都觉得很茫然,直到回北京之前,我都没有打听到他的消息。

回到北京后,诸事繁忙,我虽然关注韩小虎,但是慢慢也就懈怠了下来,只是偶尔去网上搜一下他的名字,或者在同学群里问一问,但是仍然没有他的消息。渐渐地我也不再打听他的消息了,只是心中时常会想,这个韩小虎,不知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呢?我不太相信那些潜逃、被抓的传闻,但是不能确定他的消息,总是让我感到不放心,我总是会想起我们在学校里一起散步、讨论的场景,也会想起在他家住的那天晚上我们所讨论的问题。

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张明信片,那张明信片正面是一幅风景画,那是一个半圆形的建筑,成扇状铺开,大约两三层高,离画面较近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棕榈树,投下一片绿荫。明信片反面写着我的名字和地址,寄信人那里却没有地址和署名,只是简单地写着“法伦斯泰尔”,盖着一个外文的戳,我也认不清是什么语言。我查了一下,才知道是西班牙语。难道韩小虎隐居到海外去了,还是去那里短暂旅游?那么他并没有受通缉,也并没有受伤,而仍然是自由的?或许现在是他认为该实行法伦斯泰尔的时候了?那么他为什么要到海外去,是去那里实行法伦斯泰尔,还是到那里学习经验,再回到国内实行?这些疑问充满了我的头脑,我真想找到韩小虎来问一问。但是过了一会儿,我又想,何必再问呢,这张明信片就已经表明了他的心迹,那就是他已经开始他的实践了,我想象着他在异国他乡,一个人构筑着他的乌托邦,身上充满了悲壮而神秘的色彩。我想如果我能有姜子牙的“四不像”,一定要立刻飞到韩小虎那里,去看看他的狮子狗,去看看他的法倫斯泰尔。

2017年7月10日


上一篇 《乡愁四韵》陈宏宾散文赏析   下一篇 寒烟《写你命定的那一份》
随机推荐文章
·用一颗感恩的心走过岁月
·开在眉梢,美在云端
·我的生活明媚不忧伤
·试着去改变一下自己
·每一个重视心灵生活的人
·如果,生活中懂得适时的低头
·做個溫暖又明媚的女子
·三月,美终会遇见美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只要适合你,就是幸福
·人生路上,何去何从
·人生最大的成功
·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容易
·只要我微笑着面对生活
·有些相遇是美好的
·在这一生中,我有幸遇见你
·千般情怀,独自承受
·落花的季节
·人与人之间,不过是一辈子的缘分
·时间煮雨,人生浅笑嫣然
·微笑和快乐的春天
·童话里的世界
·在诗歌中徜徉
·生活是自己的,不要活在别人的言行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