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散文随笔>文章内容

王举芳《顶包》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12-9 13:58:19 阅读:2

“到底是谁干的?”老林看着随手抽出来的一幅字,气愤地说:“你们看看,这是原先存档的那幅字吗?你们看这线条、这手法、这笔力,说实话,我写也比这写得好。”

老林是某档案局的领导,这天带着工作人员来特藏室检查,特藏室里存放着珍贵的名人字画,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价值连城。没想到查阅结果让他大吃一惊,最珍贵的两幅字画被调换,换成了不知是谁信手涂鸦的假字画,原先的字画销声匿迹,没了踪影。

珍贵字画被调包,这可不是小事儿,老林和相关人员停止了清点,封锁现场,但没有立即报案。他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最后决定明天再报案,他想:也许今晚有转机呢。

忐忑的一夜过去,温煦的阳光升起,老林带着一脸倦容刚走进单位大门,科员小刘就跑过来对他说:“今天老王没来上班,特藏室的钥匙一直是他保管的,会不会……”

“你是说老王监守自盗?”

“不排除这种可能。门卫说昨晚老王晚上九点又来过单位,十几分钟后离开的。”

“老王是个老同志了,一直兢兢业业,对工作认真负责,所以特藏室才交给他管理,他不会做这样的事儿吧?”老林十分信任老王,不光他信任老王,单位所有的人都觉得老王值得信任,才一致同意让老王管理这些珍贵的宝贝。

“可是只有老王有特藏室的钥匙啊,门窗什么的都好好的,应该不是盗窃。”

“给老王打电话。”

小刘拿出手机,连续拨打了几次老王的电话,都无法接通。

“走,我们去他家。”老林和小刘快步走向老王家。

“老王去乡下看亲戚了。”老王的妻子说。

“看亲戚?”

“很远,林前村马小宝家。”

林前村在大山深处,人迹罕至,树茂林密,路越走越窄,老林和小刘只好把车寄存,一边行走一边打听林前村的距离。

矮矮的草房,稀疏的篱笆墙,一院子的阳光。一个少年坐在院子里的矮桌旁,手里握着毛笔,在画着什么。老林和小刘轻敲篱笆门,问:“是马小宝家吗?”少年抬起头,一双眼睛清澈明亮。

屋里走出来一个人,正是老王:“领导……你们……咋来了?”老林示意老王一旁说话:“说吧,特藏室失踪的两幅字画都去哪里了?”

“在屋里,我正准备今天带回去。领导,我知道我错了,不要惊扰这可怜的母子,我们路上说好吗?”老林点点头,跟随老王进了屋。看到女人,老林十分惊讶,那个女人没有双臂,正用嘴咬着笔管,在纸上临摹一幅名贵字画。女人看到老林和小刘,放下笔,笑着招呼:“老王,快让客人坐。”说着,用嘴提起水壶,给客人倒水。

闲聊几句后,老王和老林、小刘起身告辞。

老王说,这个女人一家根本不是他家的亲戚。有一次他骑行游玩到这里,口渴,到这家找水喝,看到女人和孩子生活困苦,就决定帮帮他们。此后,每隔一段时间,老王就给女人和孩子送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孩子酷爱画画,而且极富绘画天赋。女人就陪孩子一起揣摩学习绘画。老王家里经济也不宽裕,请不起美术老师来教他们。那次他整理特藏室的字画,灵机一动,就动起了“歪心。”为了不被发现,把字画拿走后,老王带回母子俩临摹的字画放回特藏室,以假乱真。

“爹娘死得早,她因为身有残疾没有嫁人,孩子不是她亲生的,是她捡来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老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因为“盗窃”,老王接受了惩罚。

几个月没去乡下看亲戚了,老王大包小包买了好多东西,刚踏进小院,就听到屋里传来笑声。进到屋里,是小刘,还有一位漂亮的女孩,老王不认识那女孩。

“老王,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咱们单位的人轮流来‘顶包’,现在,小宝和他的妈妈也是我们的乡下亲戚了。”小刘狡黠地说。

“这是林局让我请来的绘画老师,别看年纪轻,得过不少知名大奖。怎么样?让她顶包那些名人字画,比你的方式稳妥吧?”小刘向女孩做了一个鬼脸。女孩笑了,老王也笑了。

青山叠嶂,绿树青翠,不知名的野花儿静静开着,人间有情,天地不老。


上一篇 亚楠《痴迷(组诗)》   下一篇 儒勒·瓦莱斯《节日》原文
随机推荐文章
·只要你能看见
·最美的,徒劳无功
·择一处静谧,书一方感慨
·不要让真正爱你的人变得冷漠
·将目标付诸行动是关键
·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如童话一般美好
·爱是发自内心的持续理解
·那时,我们还年轻
·清音空谷,心如落花
·我生命中永远的蝴蝶
·月明星稀,灯火阑珊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等一个有风的日子
·五月,祈愿花好榴长红
·几场秋雨缠绵,花落叶落
·春天来了,梧桐花开满香
·琵琶弦说相思
·微幕在江南落雨,等待一场烟雨邂逅
·红妆很贵,相思一个字
·五月,走在绿色的夏天
·那些曾经的,那些时光的
·生命,原色
·旅行短暂,回味悠长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