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散文随笔>文章内容

钟叔河《长沙的春》随笔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11-19 14:41:05 阅读:2

长沙的春卷

春卷这种应时食物,南北都有,我觉得以我们长沙的最为讲究。五十年前,市上供应的春卷大体上可分三档,第一档是酒席上作点心的,馅用冬笋、鱿鱼、火腿和猪里脊切丝下锅炒出香味,再加入韭黄、香椿芽和香麻油拌匀,然后用特制的“春卷皮子”包起炸黄装盘上席;其质量高于第二档的是,笋必须是冬笋,肉必须是里脊,鱿鱼得用本店“发”的上等货,特别是得放香椿芽,这在初春是很贵的野蔬,一两的价钱差不多买得斤把肉。第二档则是茶馆里炸来供客的,个比酒席馆的大,长逾五寸,宽可寸半,最厚处约四五分,馅料用春笋不用冬笋,更不放火腿香椿芽,但也有一特色,便是常以腊肉代鲜肉,为我所喜;少时贪吃,最多时一次吃过六七个,其实正常人一碟四个也就够了。而酒席上的点心至少也有二色,如果上春卷,通常另一色则是甜的蒸点,每色每人两件,又特别小,所以总是不过瘾。第三档则是在街头巷口支着油锅炸的,馅以韭菜为主,略加碎肉和“水笋子”(笋干泡发切碎),但趁热吃仍然香脆可口。因为茶馆里早晨和上午只卖笼蒸的面点,不炸春卷,而且小摊上的价钱也更便宜,所以过客买吃的仍然不少。

立春后吃春卷,是过去长沙市民的习惯,几乎成了一种风俗。开头几天,茶馆门首总要打出“春卷上市”的牌子。那里平时最热闹的是“吃早茶”这一段,此时则夜市更为红火,点心品种纷陈,春卷之外,还有萝卜饼、鸳鸯油饼等等,价钱也比早上的“一糖一菜”(两个包子)贵了不少,大约这也是茶馆利市最好的时候。其实春卷的高潮亦不过一个月左右,以后即转为常供。到椿芽和笋老去,韭黄变成韭白,这种时令点心一年一度的风光遂告结束。

我说吃春卷是长沙的一种风俗,最有力的证明并不在茶馆里,而是在市民的家庭里。此地为著名米市,人们的主食是米饭,从不在家里做面食,要吃面只能上街,或者买挂面、筒子面来下(煮),唯一的例外是春卷。用灰面做春卷皮子,很需要点本领,儿时常听母亲夸奖某家最会做,能在翻转来的瓮坛盖子上烫出又匀又薄的皮子来。及至时代变化,中产阶级生活下降,堂客们干家务无法过细,于是兴起了专门供应春卷皮子的店铺,好像集中在东庆街一带,我家也去买过,回来包上自家拌的馅炸了吃,后来拆街修路,便不知分散到何处去了。

春卷皮子其实就是一种极薄的薄饼,比包全聚德烤鸭的薄饼还要薄而不易破碎。前人笔记中记春卷的不多见,关于春饼和春盘却说过不少。杜甫有句“春日春盘细生菜”,啥是春盘呢,清初成书的《帝京岁时纪胜》说的是“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和合菜皮”,有饼有韭芽,也就是春卷的雏形。道光时人作《清嘉录》云,“春前一月,市上已插标供买春饼,卖者自署其标曰应时春饼”。书中还有首《咏春饼》诗,“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简直就是在形容长沙东庆街的出品。

民俗很有研究的趣味。地方特色食物,尤其是有关时令的,希望都能就所知所见,把它们写出来。再过些时,像放椿芽的春卷这样的东西,只怕痕迹都难寻觅了。

(二零零四年四月)


上一篇 杨建《八十年代校园记忆》   下一篇 王新艳《阳台上的夏堇花》
随机推荐文章
·有一种爱,永远难以启齿
·只有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
·爱人的选择,一定要极尽“自私”
·我想要的爱情并不复杂
·结婚,和谁都一样
·在爱情里没有输赢
·嫁给爱情的样子,真的很美
·烟花易冷,爱情脆弱
·今生今世我爱你
·因为有你,我努力完善着自己
·其实,爱情就像磨石子一样
·爱是责任,情是包容
·叫你一声老公,你要好好疼她
·因为只有你懂我
·有些爱,只是为了占有
·当爱已成往事
·亲爱的初恋
·与你,只是红尘阡陌的一次擦肩
·红尘有你,倍感温暖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遇见你,用我的一生去守
·爱情,像一朵彼岸花
·爱一人,用一生不自知
·我一直在等你这句话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