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散文随笔>文章内容

向国忠《家的味道》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12-5 15:15:59 阅读:3

家是一种味道,一种喜欢的味道,有味才是家。

童年,家是爸爸的汗臭味。我的童年记忆正好从农村大包干开始,从父母分到土地和牲畜的喜悦开始,从父母起早贪黑的辛勤劳作开始。当父亲真正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后,所激发出来的劳动热情是巨大的。每天当我们兄妹仨还沉浸在香甜的睡梦中时,父母已经早早起床上地干活了。每天中午都是母亲先回家做饭,等饭快熟时,才看见疲惫的父亲扛着铁锨或赶车驴车出现在午后的那条小路。劳累的父亲洗把脸便开始吃饭,这时父亲总爱把鞋脱了踏在脚下,如同今天我们穿的拖鞋,立刻一股脚臭味便弥漫开来。年幼的我们可能“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早已习惯了这种味儿,感觉很温馨。为此母亲没少说过父亲,每次父亲都是憨憨一笑,并不改正。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大多时候父亲都是照料好家里的那头骡子和一群羊,便上炕睡觉了。我和父亲睡一个被窝,父亲总是背转身,让我为他扣背。我便按照父亲的要求从一个肩头扣到另一个肩头,从脊梁干的上头扣到脊梁干的下头。严厉寡言的父亲在这时总是那么慈祥和蔼,显得那么惬意。这时的我又被一种旱烟味和汗臭味所笼罩,说实话我喜欢这种味,喜欢这种味给我带来的温暖,带来的舒心。在不知不觉中,我早已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上学后,家是辣子酱和烧壳子的香味。小学毕业后,由于学习好,父母希望我能跳出农门,托关系把我转到了离县城三十多公里远的县中学上学。一般一个月才回一次家,父母总是让去县城的亲戚朋友给我带去家里准备好的辣子酱和烧壳子。那时学校伙食一般,量也有限,经常是吃不饱肚子,所以要靠家里来进行补给。辣子酱是父亲做的,是把大肉放佐料炒熟后加水,等水开后再散上面粉,加上辣子面,最后放上葱和蒜苗。这样做出来的辣子酱,不仅香辣无比,而且可以保存很久。每次父母都给我带上两大罐头瓶或一大饭盒,这样在吃汤饭时放上两勺,清淡寡味的面条一下就变得香气四溢。或者夹到刚出锅的热馒头里,如同肉夹馍一样回味无穷。每次带上来最多也就吃上一个星期便告罄,只好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再带来。烧壳子是我们农村那些年无论春夏秋冬最常做的馍馍了。几乎每家房前屋后都有一个烧坑,先用棉杆或树枝将烧坑“烧红”,然后将做好的馍馍装在一张铁板上,接着将铁板顺着烧坑内的两根钢筋推进去,最后用一个砖块和麦草将烧坑封死。等上个二十分钟左右揭开烧坑,里面的热气扑面而来,再看馍馍已经一个个长着小嘴,全变成了诱人的焦黄色。这就是金塔的烧壳子,香脆可口,百吃不厌。每次父母在带辣子酱的时候总也忘不了烧壳子,拿上去是要锁在箱子里,作为我的早点和夜宵的。她们不仅在我金塔上学的那七年解决了我的温饱问题,还让我在初次离家后的岁月中感受着家的味道,享受着家的温馨。烧壳子的香脆和辣子酱的香辣已经浓缩为那段求学岁月中我对家的最美好回忆。

工作后,家是妈妈炕头的炕烟味。自小就睡在老家的土炕上,夏天清凉,冬天温暖,从来没有感觉到那温暖的炕还会留下让人回味的炕烟味。第一次意识到是结婚后回家过年,妈妈早早给我们铺好了崭新的床单被褥。晚上睡在温暖的大炕上,那是难得的温馨惬意。可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妻子不停地闻着自己的内衣,并且让我也问问自己的。一闻,原来我们的衣服上全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炕油烟味。这种味儿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我的身体,让我的嗅觉无法感知。在离别她一段时间后经妻子提醒,我再次感受到了她的存在,如同久别不见得老朋友,一股温暖流过我的心田。以后每次回家我都睡炕,特别是父亲去世后,我就和母亲睡一个炕,如同儿时的我,在母亲的唠叨和呢喃中闻着炕油烟味慢慢进入梦乡。

孩子出生后,家是奶香味和尿骚味。随着孩子的出生,家的味道发生了改变。每天一进门,首先闻到的是一股淡淡的尿骚味,这是一个我曾经谈不上厌恶但至少是不喜欢的味。可如今呢,闻到这个味反而有了一种亲切,有了一种甜蜜。每次听着丈母娘在那对着孩子唠叨,“又尿床了,这尿垫子都臭死了!”嘴里随这么说,可脸上早乐开了一朵花。我敢保证她打心眼里也是喜欢这个味的。再就是奶香味,孩子每次醒来眼都不睁就晃着小脑袋努着小嘴去吃奶,八成孩子能够判断来这个味儿是从什么地方发散出来的。我闻到这个味儿是一种满足,那是妻子作为母亲的一种自豪,是我们孩子生活开始的能量源泉。这两种味道常常交织在一起,是妻子和孩子共同用爱浇灌的一种味道,让人在感受美好的同时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这两种味儿在女儿渐渐长大后慢慢从家中消失了,可儿子出生后这些味儿又弥漫在了家中让我再次享受着这种满足和美好。

如今,家成了儿女喜欢的口味。自从家有儿女以后,家的味道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女儿渐渐大了,吃饭有了自己的口味,吃米饭比较喜欢西红柿炒鸡蛋和素炒洋芋丝,我们在做米饭时便经常炒这两道小菜。平时喜欢鸡汤炖山药,而我呢,山药过敏,不敢碰山药,只要一碰流出的液体便浑身奇痒难忍。每次做这道菜时就得妻子独立完成了。女儿不吃辣子,只要菜里放一点辣子,她一吃便眉头一皱,嘴张得老大,不停地用手扇着,嘴里喊着“辣死了,辣死了” 。现在家里菜的味道中便失去了辣味。儿子出生后,比较喜欢吃鱼,这样我们家的餐桌的菜肴便经常出现了鱼的影子。儿子呢,又不吃葱,菜里面的葱,不管切多么小,他都能给你挑出来,嘟哝着小嘴“不要这个啊,不要这个啊…”。只好在做菜时把葱切大一点,吃饭时把他碗里的葱再挑出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家的味道在儿女的挑剔中悄悄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使家更加多元而温馨。

岁月匆匆,家的味道在不停地辗转变化,可不变的是喜欢,只有喜欢的味道才是家真正的味道。

向国忠

阿克塞县中学教师,完成省级课题一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各类杂志发表专业论文5篇。


上一篇 张金刚《只记花开不记年》   下一篇 路嘉《西行,荒凉的使命》
随机推荐文章
·人生路上,若有心柔之人相伴
·你内心的所有安然
·其实,我一直相信缘分
·鞠一抹夏花的嫣红
·青春期的经历
·那早春的憔悴的虫声
·寻觅没有后悔的落幕
·读懂内心的忧伤
·生活依旧继续
·我的红尘青春
·优雅的女人是一幅画
·走出老屋
·满满的怀念
·冬愁
·曾经的那个他
·让心住进春里
·人生百态,滋味复杂
·最美的月亮
·记得微笑面对生活
·把握三次成长机会
·生长,它拒绝忧伤
·寻觅幽雅,仅此足矣
·独坐窗前,看夕阳西下
·晚安依旧,早安如初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