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散文随笔>文章内容

林之《年戏》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12-3 11:07:07 阅读:3

学校早早地放寒假了,螃蟹窝一样乌嚷嚷、闹喳喳的西学屋一下子寂静下来。不过,也只能寂静那么一两天。因为,村里的年戏班子很快就搬进来了。年戏到了最后的彩排阶段,原来的大队屋就显得太小了,拉不开场子,急等学生放假给腾地儿。

所谓年戏,就是年下演的戏。由村人冬闲时排出,正月演起,供村人自娱自乐。那时候也没有电视,电影也少,正月里吃好饭穿新衣地里没活儿,就自娱自乐,演戏给自己看!

天一擦黑儿,家家的饭盘子刚端上炕,西学屋的鼓声就准时响起来:“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咚咚锵。”鼓声像敲在人心上,让人坐不住、站不下,心神不宁地端起饭碗,三下两下扒拉空了,咕咚一声撂了就走人。

孩子是这样,大人也是这样。做熟了饭没人好好地吃,女人气急了便骂:“有鬼等你们去脱生啊,饭都顾不上嘬?”

可是,没人理,那勾魂儿锣鼓,现在已敲着脚底板了呢。

不管你跑得多么快,去得多么早,那门口总是挤满了人,窗户也总是挂满了人。你挤不上前,也挂不上去,只能听着里边越来越热闹的“戏”乱钻乱拱乱转圈子。可那些占了有利地形的人,就像栽在地上、贴在墙上一样,一个晚上都不会挪动一下身子的。最可气的是那些大人,那么大个人了,还挤在孩子堆里“嘿嘿”傻乐,您要不要脸啊!

排了一冬的年戏终于在正月初一上演了。

戏台就扎在西学屋。

先别忙,正戏开演前还有一场好看的“前戏”呢,戏名就叫“占地儿”。主角呢,就是村里的孩子们。

除了襁褓里的,家里有几个孩子就出动几个。家中凡是带面的、带腿的,凡是叫凳子、叫杌子、叫蒲团的全搬出来了。要是还觉得不够,就搬树墩子、抱苞米秸子、摞石头半头砖。霸道的孩子,点燃一根苞米秸子,带着火苗呼呼地划拉一圈,圈中的地盘就是他的了。

占了地盘,你还得能守;守不住,等于白占。于是,饭就只能轮着吃了。老大守着,老二就冲回家,一阵胡吃海塞,鼓着腮帮子立马返回,替了老大;然后是老三替老四,老五替老六……那时节,爹娘也不嫌家里的吃食虫子多了,兄弟姊妹也格外团结,格外众志成城,格外同仇敌忾。

每个孩子都成了严守阵地的勇士,都握拳瞪眼盯着自家的地盘,都时刻准备着向“入侵者”出击。这样紧张的空气中,稍有不慎就会打起来,且常常是连环阵。这边刚刚开吵,那边就接茬对火;这一帮动了拳头,那一群开始肉搏;这边厢骂声未绝,那边厢哭声又起……

不过你丝毫不用担心,开场锣鼓一响,再激烈的前戏也会戛然而止。若有不识趣的还想继续演绎,那对不起了,两个字:出去!无须值班民兵过来叉你,就有人自告奋勇“请”你了。本来嘛,占地儿是为了看戏,又不是为了打架。

紫色幕布终于挂起来了,雪亮的汽灯终于升起来了,扣人心弦的锣鼓终于响起来了。年戏,就要开场了。

这时,刚静下去的场子却又是一阵空前的骚乱。

交射摇晃的手电光柱,焦急如焚的呼儿唤女、喊爹叫娘声。

让让,让让,让我过去——哎呀,你踩我脚了。

有人从草垛或是墙头滑落下来的惊呼声和有惊无险的笑闹声、背着打兔子枪维持秩序的民兵虚张声势的咋呼声……

乱嚷嚷的声音搅成一锅粥。

这你也无须担心,无论乱成什么样子,只要那锣鼓家什一收,那画了浓妆的报幕员一登台,台下便会立马寂静无声。

幕布徐徐拉开——年戏,真的开始了。

记忆中第一次看戏是五六岁,戏名叫《农奴戟》,是一出反地主反压迫的新戏。父亲在戏里扮演苦大仇深的佃户王老五,因交不起租子,大年三十被周扒皮带一帮狗腿子打昏在地,抢走了相依为命的女儿小兰……

我跟着姐姐,坐在离戏台不远的地方,仰着脖子看台上的人物进进出出。姐姐不愿带我,只是迫于父母压力才带着我。所以,我感到很孤单。天冷,我的小脸冻得通红,鼻涕流出来,就不停地用袖子去抹,很可怜。可戏台上戴着露絮破帽子,穿着补丁棉袄,腰间系一根稻草绳子的父亲——王老五比我还可怜,人穷成那个样子,还被坏人欺负,我心疼父亲——王老五,知道了王老五是父亲演的,我便再也无法把父亲和王老五分开了,我就当王老五是父亲了。

所以,我看见父亲被一群人打倒在雪地上就哭了。但姐姐在旁边,我不敢出声。父亲醒过来,发现女儿没了,家没了,绝望了,跌跌撞撞地唱了一些什么,便踉跄着走向后台,接着幕后一声沉闷的“咕咚”,有人高喊:跳井了,有人跳井了!我便再也憋不住了,“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姐姐急眼了,伸手就捂我的嘴:“痴巴,你嚎什么,这是演戏。”我知道这是演戏,知道父亲没有真死,可我还是管不住自己。即使现在,这种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的毛病也没多少改观。平时很难流出的泪水,总是那么容易为舞台、为屏幕、为故事里的悲欢离合抛洒倾泻。

父亲大概听见了我的哭声,妆没卸就跑下来,一把抱起我,把冰凉无助的我裹进他的大破棉袄,一个劲用下巴摩挲我,安抚我。我的委屈终于得以宣泄,脸埋进父亲的脖子抽嗒个不停,眼泪鼻涕蹭湿了父亲脸上的油墨,父女俩都成了大花脸。

父女一场十七年,这样的肌肤相亲,便是我唯一存心的温情记忆了。

本栏责编 李青风

邮箱:sdwxlqf@163.com


上一篇 《有个女子叫母亲》余杨散文赏析   下一篇 詹黎平《水工厂》
随机推荐文章
·眷顾一片绿
·感叹人生,路漫漫
·人生这杯酒,是苦是甜
·青春太美好,真的很不舍
·做一个正直大气的不抱怨的人
·人生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
·当你变得更优秀的时候
·因为有爱,每一句话都要说好
·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生活就像钟摆
·辞旧迎新的渡口,继续坚定前行
·向往的梦想和期待
·遇见未来的时光
·一次相遇,一次缘分
·搁浅的岁月,幸福就在身边
·等你,踩香
·父爱就像一座山
·当你还在梦里徘徊时
·记忆的年轮
·岁月的磨蚀
·又是一夜风雨来,流水无情花落尽
·感激那些伤害你的人
·爱不爱总有结果
·心中的爱让你一生温暖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