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散文随笔>文章内容

胡学文《短暂停留》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12-6 9:08:53 阅读:5

的确,我没有在S城停留的意思,尽管每次经过S城,元红圆白的脸都会闪出来。我每年要去京城两三趟,S城是必经之地,就是说,一年元红至少要闯进我脑里两至三次。不过也就闯闯而已,如秋风中的黄叶,飘过,便不复存在。那天是怎么了?我也说不好,可能与生活的变故有关,也可能是列车晚点。我们那儿到京城只有普快,在高铁时代,普快跟蜗牛没什么区别,到站停,不到站也停,据说是为了给快车让路。到S城,晚了足有两小时,但停了半小时仍没有开动的意思。大约前面出了事故,这是乘务员的说辞,她自己也未必清楚。乘客有急躁的有不急躁的。急躁的骂骂咧咧,和乘务员撒撒气;不急躁的,不是不急,不过是习惯或麻木了。

我属于后者。我是温吞水,虽然偶尔冒个热泡。岁月的磨砺,曾经的热泡也冒不起来了。我半仰在铺上,翻随身带的一本杂志。后来,我坐起,喝掉杯中的水,把杯塞进背包,穿鞋找乘务员换票。我不紧不慢的,像原本就有预谋。乘务员吃惊地看着我,试图从我眼里捞出愤怒。也许很快……她停住。我坚定地说,我要下去。乘务员没再多言,慢腾腾地翻开票夹,半天才找到,似乎等待我反悔。两个后生站在门口聊天,那个长着成龙一样大鼻子的显然是混油了,夸张地竖竖拇指,姐们儿,你太牛了!我没搭理,心想,你叫阿姨还差不多。不过,姐们儿这个称呼还是挺让人舒服。

出站,拦了的士,说到师大。S城距京城也就二百公里,车又方便,在S城转转,晚上再到京城,也不会误事。看看母校,可能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毕业二十多年,我从未回来过。中间有过一次同学聚会,我没参加,马永也没有。正赶上书展,我走不开。马永是因为什么,忘记了。

我生活的小城不大,却有三百年的历史,S城虽是省会,几十年前还是个村庄。我念书那会儿,师大旁边就是村庄,村庄边上是麦田。二十年的时间,S城变得有些陌生。我的目光探出去,寻找,触摸。除了街道名,再无其他与记忆重叠。

因为这一点点记忆,我意识到路径有些不对,忙问司机。司机说师大几年前就搬家了,在南二环外。搬家了?我愣了一下,说我要到老师大。担心司机不清楚,又补充,就是红旗大街那个。司机没言语,在前面的路口调了头。我和同学鲜有往来,但不是没有,没有谁告诉我师大搬了家。二十分钟后,的士停住。我摇下车窗,司机显然瞧出我的怀疑,说,没错,以前是师大,现在是南国家园。我还欲说什么,司机有些不耐烦,一踩油门,开溜掉。

我站在南国家园门口。对面是高楼,高楼之后仍然是高楼,像挤在一起的怪兽。我想起生活的小城,并不吃惊。只是不免有些失落。就此离开又有些不甘。元红再一次闪出来。我掏出手机,调出元红的号。我没参加聚会,但召集人后来把通讯录发给了我。我没联系过元红,一次也没有。犹豫了一下,还是拨出去。说实话,有几分忐忑,我并不知这忐忑缘于什么。铃声响了好一阵,她要么没听到,要么对陌生号码有些犹豫吧。对陌生号码充满狐疑也是我的习惯。没人接。停了停,我再次拨过去。突然变得急切,心跳也加速了。这次通了,确认是元红,我没有绕弯,直接告诉她我是谁。我讨厌那种在电话里让人家猜谜的方式,就算不是骗子,也让人烦。停顿的时间有些久。我想象元红的神情。意外是肯定的,毕竟二十多年没联系过。意外之外呢?恼恨?仇视?惊喜?我不知道。也可能,她会挂掉电话。那也没什么,再打个的士到火车站。从S城到京城的火车多得是。但我仍然期待。

终于,她说话了,你在哪儿?游弋,紧张,还有些气喘吁吁。似乎被什么追赶着。

从华阅食府的二楼可以望见师大——不,是南国家园的正门。包间有些大,可以坐六到八个人。服务员说这是最小的房间,见我踌躇,说可以把多余的餐具撤掉。吃饭只是个形式,当然,我也饿了。快中午了,选餐馆见面最合适吧。我点了六个菜,有元红最爱吃的鱼头泡饼和鱼香肉丝。每月我们宿舍的六个人会用节省的菜票吃大餐,所谓的大餐不外乎驴肉火烧鱼头泡饼之类。把账先结了,我对服务员说。也许这会让元红不快,毕竟二三百元,对她对我都无所谓。我也算S城的人,至少是师大的。虽然钱不多,让元红出还是过意不去。我和她的关系毕竟有点特殊。

等元红的间隙,我补了补妆。其实也没什么补的,不过涂点儿口红。念书那阵,在化妆方面,我和元红是宿舍的两极。我素面朝天,搽脸油基本是五角钱一袋的珍珠霜,有时起得晚时间又紧张,只用清水抹一把。元红就不同了,什么早霜什么晚霜,分门别类,在那样的年代,感觉挺眼花缭乱的。当然,元红也值得化妆,她肤色白,易出效果;我黑,用什么都一个样。

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鱼尾纹像个无耻之徒,试图让其消失已经没有可能,不过也不是很明显。我的偏浅茶色的脸随着年龄的增长倒比过去白皙许多。头发染过一次,突然冒出的白毛让人恐惧,但也就一次。无视,竟然不再生长了。

听见声响,我忙起身。是服务员。个子不高,胖胖的,口音明显是S城周边的,总是把二说成嘞,把不行说成不沾。她要替我倒水,我摆摆手,说需要我会喊她。我又慢慢坐下,意识到自己有些紧张,就像我从元红的声音里听出的。没必要吧,我对自己说。似乎担心身体不听话,用力抓住扶手。所以,元红真正站在门口,我站了一下,竟然没起来,仿佛被锁铐在椅子上。愣怔数秒,好容易才甩掉枷锁。

我和元红同时喊出声,当年无数次喊过的名字。有些激动和欣喜,彼此的声调和眼神足以证明。当然,我也有些许吃惊。元红的肤色一如过去的白,准确地说,比二十年前更白,只是白得不自然,白得清冷。眼角的皱纹太过深,牵拽得眼睛略有些走形。变化最大的是她的眼皮,那时她是单眼皮。毫无疑问,她拉过了。我松开元红的手,方发现她手腕上吊着个浅黄色购物袋。袋里是青菜和别的什么菜。元红解释,接到我的电话,她正在买菜,直接从菜市场赶过来的。我马上问,不耽误你事吧。元红有些责怪似的,我能有什么事?正想找人说说话呢。

我和元红没有对坐,圆桌虽不大,若是坐在两端,仍显得遥远,但也没挨着,中间隔了一把椅子。元红说你变化不大,我苦笑,还不大呢,自个儿都认不出了。元红说,咱们都老了。听到咱们,我暗暗松口气,言不由衷道,你可不老呢。元红笑笑,似乎不大愿意在这个话题上浪费唾沫。

服务员问可以上菜不,我说上吧。我本以为元红会问,但她没反应。我生怕冷场,说,我还不知道师大搬了呢。元红问,自毕业你就没回来过?我摇摇头。元红盯住我,真的没有?确实没有,但元红的注视突然让我心虚,我说没有,要来肯定会给你打电话的。元红说,别看我在S城,很少到师大的,除了那次聚会……哦,你们怎么没来?我越发地慌了,有些语无伦次地解释。元红似乎并不在意,她先在身上摸索,像寻找什么,然后抓过购物袋,伸进胳膊。胳膊拽出来,手上抓着手机。她应该捕捉到我的诧异,说,小偷太多了,放在袋里反而保险。

她的手机就是这时叫起来的,不是歌曲,而是顽皮的童声:老公来电话了……老公来电话了……所以不用问,马上知道是谁的电话。元红似乎要站起来,但屁股只是稍稍动了动,喂了一声,元红的眉便皱起来,去哪儿出差?……早上出门没听你说呀……和谁?……元红终于站起来,往后推推椅子,边说边往外走。

有五分钟,也可能是十分钟,元红返回包间。她情绪波动较大,脸色变幻不定。虽然她竭力掩饰——她冲我笑了一下,反把她的情绪彻底暴露。她自然意识到这样掩饰的笑有多么愚蠢。她不再掩饰,坐下的同时恨恨地骂出来。我愕然。元红抓起水杯,动作过猛,要摔掉似的。举到半空,缓缓移到唇边,很慢很小心地喝着。再次放下,她抬起头,看着我,目光有些吃力,我遇到麻烦了。

毕业分配,元红有两个地方可以选择,一个是职教中心,一个是二十八中。职教中心更好些,没那么累,据说待遇还好。但元红却选择了二十八中,她不喜欢清闲,怕自己荒废掉。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职教中心在红旗大街上,与师大相距不远。师大伤透了她,是她的噩梦。是的,噩梦,她就是这么说的。躲逃唯恐不及,怎会续接?一度她打算到山村小学终老一生的,申请都写好了。

在那里,元红遇到了改变她命运的男人。男人叫赵坨,是S城郊县人,即总是把二说嘞。赵坨专科毕业,相貌平平,在后勤当保管,兼杂工电工。平时元红与赵坨话都很少说的。一次意外,元红丢了宿舍钥匙,室友恰巧不在,赵坨用铁丝给元红开了锁。就是那一次,元红喜欢上了赵坨。赵坨开锁的神情和动作像极了艺术大师。后来,赵坨又为元红开了几次锁。室友不在,元红的钥匙就会丢。元红与赵坨就这么好上了。家人竭力反对,认为赵坨配不上元红,同事也很意外。但元红铁了心,一年不到就和赵坨结了婚。事实证明,元红眼力非凡,赵坨虽是杂工,却蛮有心劲儿,仕途坦顺。由主任副校长校长,一直到区教育局副局长,若不是出了点儿岔子,就稳坐局长位置了。那个岔子与元红有关,亦与另一个女人有关。不错,元红遇到了第三者。电视里的狗血情节泼到了元红身上。

赵坨没有在梦中喊过某个女人的名字,腮边或衣领上没有吻痕,兜里没有开房及给女人买高档物品的票据,没有谁向元红告密或暗示,更没有让元红撞上,那个女人也没有主动给元红打电话或别的挑衅。赵坨与女人约会的高超技艺一如他的开锁技术,专业人士怕也望尘莫及。但元红还是察觉了。有一次,赵坨与元红去商场——手握大权还耐心陪老婆逛商场的男人不是很多,平时元红多是一个人,赵坨太忙。那天赵坨难得没事,就陪元红去了。下电梯,前面的赵坨回转身说小心,并伸出手。神情和语气极度温柔。两人刚在一起那几年,赵坨也不曾这样。元红怔了一下,才把手搭过去。赵坨显然也意识到,动作有些迟疑,也就是片刻吧,随即变得坚决自然。元红暗中留了心,偷偷检查赵坨的手机,在赵坨换下的衣服翻寻。没有任何发现。也许是自己多疑,赵坨并没有什么事吧。元红还跟踪过赵坨。元红早就不上课了,在图书馆混差。后来借口生病,图书馆也不去了,所以有大把时间。跟踪过几次,也没别的发现。

腊八日,赵坨去单位加班。赵坨加班是常事,并不奇怪。只是那天元红熬了腊八粥。熬了也就熬了,吃不完扔掉呗。那天鬼使神差的,元红突然想给赵坨送一饭盒过去。跟踪无果,她松了口气,也有一点儿愧疚。一定要寻找缘由,也就这。

无意之举,却撞个正着。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赵坨果然是高手。元红从未怀疑过他的办公室。如果不是赵坨拦得紧,那一饭盒腊八粥就扣到女人头上了。

赵坨的正职就此黄掉,他被贬到进修学校,没有任何职务。如果赵坨收回心,就此和元红过安稳日子,元红也不会计较。但赵坨没有,原先有所顾忌,是秘密行动,现在反而肆无忌惮。竟然当着元红的面接那个女人的电话,在电话里极尽肉麻地打情骂俏。

元红不是娓娓道来,相反,她顺序颠倒,逻辑混乱。就像蓄了太多水的堤坝,本来是要开闸泄洪,可洪水不但冲毁了闸,把整个大坝也冲得七零八落。洪水疯狂涌泄,伴着如雷涛声。我想插进去只言片语,根本没有可能。她语速快又语无伦次,但我还是听明白了。大意如此。婚姻危机,简单说,就这么回事。

六个菜早就上了,现在已经凉透。我和元红都没动筷子。我不时瞟瞟菜盘,盼着元红停一停喘口气,吃口菜或喝口汤。但元红的目光碰都不碰。没想到与元红是以这种方式重逢。元红能向我倾诉——这个词不怎么合适,但我想不出别的——说明她不再把我当作敌人。只是我不知该感动还是该替她难过。

元红终于停住。她眼睛有点儿红,但老实说自始至终没掉泪,像干涸太久的河床,再怎么揉搓也不会有一滴水出来。我趁机给她夹了一块鱼,一块泡饼。虽然凉了,但好菜不怕凉——那时元红总这么说。也顺便给自己夹一块,我早就饿了,在火车上只吃过一个苹果。我劝,先吃点儿东西。元红满脸的不耐烦,我哪吃得下呀!我听出埋怨,也许是我过敏。本来那块饼快进嘴巴了,闻言我忙又放下筷子。元红沉浸在愤怒和痛苦中,而我竟像个饕餮之徒。自责似乎显得虚伪,我满脸歉疚地叹口气。元红犹气哼哼的,你说,他是不是故意气我?想气死我?我说,或许吧,毕竟他自己……元红打断,我知道他不痛快,可……再不痛快也不能当我的面勾搭吧?我又叹口气。元红陡地瞪住我,似乎我就是赵坨,恨恨的,和我铆着干,就等好吧!

元红再次开闸——没有刚才那么激动,不再颠三倒四。思维清晰,语速适中,铿锵有力。如果先前是倾诉,现在更像控诉。

如果赵坨和那个女人仅仅是语言暧昧,而无实际行动,他再怎么气元红,元红都能忍,毕竟他奋斗几十年才爬到那个位置,被她一脚踹倒了。但赵坨不知悔改,变本加厉,和女人的约会愈加频繁。每次都会带物证回来:一个吻痕,几根头发,有一次她在他口袋发现了带震动功能的安全套。赵坨已经被捋到底儿了,死猪不怕开水烫,元红没再去他单位闹。那个女人是某所小学的副校长,出事后便辞了职,远离了元红的枪口。元红没了别的招,像过去一样跟踪赵坨。过去是暗的,现在是明的,更像赵坨的影子。赵坨出门她出门,赵坨拦出租她会奋不顾身地挤进去。她粘住赵坨,就不信那个女人会当着她的面叉开大腿。元红和赵坨就此开始漫长的拉锯战。多数情况他是甩不掉她的,当然亦有例外。一次,他上厕所,她也忍不住进了女厕,他就趁这个当口溜走了。后来,她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整个白天不喝一口水。还有一次,他进了洗浴中心,她自是不能跟进去,她也没去女宾部,就在门口候着。从中午一直到午夜,洗浴中心要关门了,也没见他的踪影。

你说,他能去了哪里?元红直直地盯住我,目光刀一般锋利。

我突然有些慌,说不清自己何以慌乱。坦白地讲,我是有耐心的,只是肠胃不争气,不时冒出声响。也许,元红觉察到了,这时服务员进来,见六样菜原封未动,问我要不要热一下。没等我回答,元红劈劈手,不用!这里没你的事!服务员低头退出去。元红没再让我回答那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她的舌头早已迫不及待。

跟踪与反跟踪成为元红与赵坨生活的核心,两人纠缠日久,发兵一万,自损八千。如果哪天赵坨不出门,元红反有些失落,而赵坨也萎靡不振,摊在沙发上,团成一坨。以往赵坨爱看新闻和球赛,团成一坨后便失了兴趣,不停地摁遥控器,每个节目都看不了五分钟。不管怎么样,赵坨没有逃离元红的视线,他在她的掌控范围内。

战争持续差不多一年,赵坨提出离婚——竟然现在才提出。赵坨精力耗竭,但元红斗志不减。她不同意,坚决不同意。赵坨说婚是离定了,既然协议不成,他只能去法院起诉。元红冷笑,起诉也白搭,法院管不了我,不信你就试试。

赵坨就起诉了。开庭当日,就在庭审现场,法官未及说话,元红将事先准备好的药片塞进嘴巴……

元红再次停住。肩胸耸动,脖颈扭曲,似乎在艰难吞咽。

我几乎被惊着,好半天才小心翼翼地问,后来呢?

元红冷冷地哼哼鼻子,略带得意道,我在医院躺了三天,他守了我三天。

我想去趟洗手间。元红连声说去吧去吧,很不耐烦似的。我心存不安,但还是站起来,实在忍不住了。两腿涩麻,整个人都发飘,拉包间的门,竟然摇晃了一下。一位服务员与我错身而过,端的盘子里好像是金毛狮子,鱼肉外翻,狮头模样,我在别处吃过。我贪婪而羞愧地吸了几口,才一步一步往卫生间去。我耗的时间有些久,不是故意,是有点儿软。推开包间的门,元红愣愣地坐着,依然没动筷子,她不饿,或者确实没有胃口。我笑笑,说光顾着说话了,你好歹吃点儿呀,这鱼香肉丝和鱼头泡饼都是你爱吃的。元红说,亏你还记得。我又笑笑,怎么能忘呢?我们……元红突然道,你不会不耐烦吧?还听不听了?我忙道,哪里,想说就说。元红说,那就好。

赵坨没再起诉元红,大约元红以死相逼起了作用。赵坨似乎也没再和那个女人来往,和元红的来回拉锯让他疲惫不堪。但赵坨离婚的决心越发坚定。他换了策略,来软的。他心平气和——天晓得他心里刮着怎样的风暴,语重心长。这是赵坨的强项,从当副校长开始,他就做别人的思想工作,教师、学生、家长。再棘手再复杂的事他也能搞定摆平,再深的矛盾他也有办法化解,比如沸沸扬扬的二十八中师生恋。音乐教师和女学生相恋,女孩怀了孕。音乐教师领女孩去小诊所做人流,结果女孩出血太多,差点丧命。女孩家长闹起来,咬定音乐教师是诱奸,关键时刻,女孩也改了口,事情的性质突然逆转。当然是赵坨四处游说劝说最终扭转了方向。女孩及家长与音乐教师达成协议,终是风平浪静。赵坨不是一般人,最擅长突破他人的心理防线。任凭他怎么说,元红就一句话,离婚别想,除非他死了或她死了。

赵坨有耐心,元红比他更有耐心。他说的时候,她不作任何回应,该干什么干什么,等他累了歇息的时候,她再从容把子弹射出去。

赵坨终于耗不住了。某天晚上,赵坨酒喝多了,哭着求元红。他说如果元红同意离婚,她让他怎么着他就怎么着。仿佛元红是垃圾,不,她就像个毒瘤,能割掉她,他不惜代价。赵坨哭得那么伤心,话又那么伤人。元红哆嗦了一阵,问他你说话算数?赵坨说当然算数。赵坨像瞬间注射了兴奋剂,眉毛都直起来了。元红平静地说,那就舔我好了。然后,元红一件件剥掉衣服,赤身平躺到床上。赵坨愣怔着,元红问你没听懂吗?他才像鬼子探寻地雷一样摸过去。他从她的脚丫舔起,由脚踝、小腿、膝盖……起先动作很轻,舔了一会儿,力度渐渐加大,并伴有声响。他不是觉得元红是垃圾吗?她偏要让他舔。元红只想恶心他。后来,他舔到她的私处,她突然有了反应。他和她好久没在一起了,她没有任何欲望,好像成了木头。可是,他的舌头唤醒了她。她还是个女人呐。她抑制不住快感,在他舌头的进攻下,嗷叫起来……

我突然一阵恶心。好在胃里空空,没东西可吐,但干呕的动作被元红捕捉到。她停下,寒碜着你了?我猛灌下一口水,求她别再说了。元红冷冷地,停不下来了,要不,你吃点儿东西?我摇摇头,心想不吐就感谢老天了,哪还吃得下?元红说,你再忍忍。

赵坨舔遍她的全身。他很卖力,可以说无可挑剔。他像她一样平躺下去,行了吧。后面的话他似乎懒得说了。元红说,你是舔了,但一次不行。赵坨陡地坐起,目光突然变硬。元红不紧不慢的,我跟你二十三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二十三年是多少?我数学不好,你算算,我要求不多,一天一次,舔够了你立马滚蛋。赵坨受了愚弄,猛扑到元红身上,狠狠掐住元红的脖子。他的脸因扭曲而变形,异常恐怖。但元红并不害怕,她的脸由红变紫,由紫转黑,她的眼睛却在笑。赵坨突然松开。他端详着自己的手,再瞅瞅元红,慢慢滑下去。

元红仰起头,让我看她脖子上的印痕。为了让我看得更清晰,她坐到我的旁边。那是赵坨企图掐死她的证据,化石一样嵌在她已经发皱的脖子上。我后背一阵冷麻,但并不是因为目睹了赵坨的罪证。元红静默着,似乎积聚力量。倒是我虽然心惊肉跳,却又迫不及待,问,后来呢?元红的声音像生了锈,他没再提离婚,我和他仍然在一起绑着。

我终是忍不住,说,你这是何苦?

元红反问,你说呢?

她的目光让我紧张。我试图从她的目光中逃脱,努力几次,终是徒劳。

元红说,我失败了一次,绝不能再失败。

我猛地哆嗦了一下,然后心虚地咧咧嘴。我不该在S城停留,不该重回师大,更不该给元红打电话。我是自投罗网。我突然明白,她的婚姻,她和赵坨的纠缠不过是序幕,对我的审判才是目的。二十多年前的夏日,元红就要审判我的。我逃离,在校外租房,度过了一段心惊胆战的日子。两个月后,毕业分配,各奔东西。这么多年过去,她仍然记恨着我,而我仍然发怵。其实事情不是她想的那样。

我的目光定在包间的门框上,逃离的欲望再次拱起。

元红问,你害怕了?

我稍稍坐直。我没什么怕的。我说。

元红直视着我,这么多年,你和他始终躲着我。

我说,我没有躲谁,他也没有。

元红哼一声,马永怎么没陪你来?

避开她的审视,我一阵悸颤。平静好一会儿,说,我和他……分开了。

分开了?元红被惊着,眼睛瞪得老大。

我点点头,六个月零三天。

元红哈一声,我还以为你们……

我黯然神伤,目光却有些烫,这下,你该满意了吧?

从包间出来,已是傍晚。我拦了出租直奔车站。心里堵,大街也堵。近一个小时才挤到火车站。从S城到京城的火车果然多,我松了口气。离开车还有一个小时,正好填填肚子。一整天,只吃过一个苹果。我没出站,就在二楼的李先生牛肉面馆要了碗面。热气腾腾的面上来,却又没了胃口。挑了几挑,终是放下筷子。

我坐的是高铁,到京城一个多小时。和我挨坐的是个魁梧的中年男人,从坐下就不停地打电话。似乎被他触动,我掏出手机。可是打给谁呢?我翻了一会儿,通讯录里人很多,只是没有合适的对象。然后,我打开相册。马永枯瘦的脸试图挤出笑来。那隐现的笑让脸峰突起,如竖了一排刀片。无数次看过,每次都被他的笑割得鲜血淋淋。那是马永最后一张照片,在病床上拍的。我拍完照,马永说,替我回师大看看吧。他还有话,没再说,但我懂。我应该半年前就来的,或许是因为他没说出口的话,我一拖再拖。是的,列车晚点不过是借口,不晚点,我也会在S城停留,也会去师大,也会给元红打电话,早一天晚一天而已。

我的目光在刀片上触摸良久,低声说,我去看过她了。心突然一阵剧痛,忙合上手机,扭转头,望着黑沉沉的夜。

责任编辑 李春风

邮箱:sdwxlcf@163.com


上一篇 王培静《父亲的字条》   下一篇 《等待》孟建平散文赏析
随机推荐文章
·坚持做好这两件事
·生活比失败更持久
·如果是生活,那就是洒脱
·别人怎么看你,你怎么生活都无所谓
·轻装上阵,每天都有淡淡的香味
·时光漫步在思念的花园里
·你在等谁的青春
·一季花开,一季落
·我们的明天注定是辉煌的
·岁月如此漫长,你必须不断前进
·回家过年
·过年的那些事
·他们现在在哪里
·我的世界就像那个绚丽的夏日
·曾经一场醉生梦死的爱恋
·梅报春归,雨送春来
·让生命活得滋养
·曾以为一世的缘分而挂念,曾以为一
·每个人都是红尘的一粒芥子
·生活应该在自信的选择中行走
·时间深处的婉约温情
·人生是一场忙碌的等待
·请爱护我们的环境
·岁月如诗一般美好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