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经典散文>文章内容

唐宋八大家·同学一首别子固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12-23 10:21:32 阅读:1

同学一首别子固

同学一首别子固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55],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56],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57]也,口未尝相语[58]也,辞[59]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60]。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61]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尝云尔。夫安驱徐行,轥[62]中庸之庭,而造[63]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64],私有系[65],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注释】

[55]子固:曾巩的字。作者和曾巩同是今江西人。

[56]正之:孙侔的字。孙侔,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人。

[57]过:过从,交往。

[58]语:谈话。

[59]辞:言辞,指书信。

[60]适然:恰好这样。

[61]扳:扭转。

[62]轥(lín):车轮碾过。

[63]造:到,往。

[64]守:职守。

[65]系:关系,牵连。

【译文】

江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这两位贤人,不曾互相往来,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竟是如此之少!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他们的相似就是当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话。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他们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才肯罢休。正之也曾经这样说过。驾着车子稳步前进,辗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除了这两位贤人还能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职守,由于个人私事的牵挂,我们之间不能经常相聚,作《同学一首别子固》,用来互相告诫,并且互相慰勉。

【解析】

这篇文章是王安石在青年时期所写的一篇赠别之作,引起于曾巩的《怀友》一文。他和曾巩都怀抱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所以志同道合,交往频繁,往来亲密。本文虽然是赠别的,却没有世俗常见的惜别留念之情。

文章明写的只二人,但实际上却有三个人。曾巩、孙侔两人虽然平时没有来往,却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都相互信任。文中指出这正是“学圣人”的共同之处,同时还体现了作者想和两人建立共同进步、相互勉励、相互鞭策的君子之谊,早点达到圣贤倡导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至乎中庸而后已”,既表达了其对曾巩、孙侔的真挚友情,又反映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文章笔法紧凑,开合有度,层次井然。清人金圣叹非常欣赏此文,评曰:“此为瘦笔,而中甚腴。”


上一篇 李广田《马蹄》抒情散文鉴赏   下一篇 努力起来争回人权
随机推荐文章
·有你,真好
·岁月的手,时光的刀
·怀旧就是物是人非
·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
·为你等待,默默静守一个未知的归期
·将思念刻地这么深这么长
·一份温存,一缕爱恋
·红尘滚滚,人生漫漫
·浅浅遇,慢慢走
·曾经我们深爱过生活
·让世界充满爱
·当爱变异为一种安乐的馈赠
·用简单的心态面对人生
·你,永远是他描不完的画
·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
·若相逢注定错过,那是时光辜负了深
·一生只一回,为你
·女人味是一种情调
·你的过往都写在了脸上
·经历过一些事情,总能看清楚人心
·你可以爱上诗意的男人
·做事的方式
·人生最遗憾的是美人迟暮
·朝花夕拾,拾的尽是枯萎.....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