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经典散文>文章内容

苏轼《二红饭》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2-15 14:42:28 阅读:2

今年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

 

———《东坡小品》

 

【文章鉴赏】

这篇小品写于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时期。苏轼到黄州年余(时元丰四年,1081),因生活困匮,故友马正卿为他请得城东的营防废地数十亩,让他躬耕其中,这便是著名的东坡(次年在东坡筑雪堂,始自号东坡居士)。文章云“今年收大麦”之大麦,即是东坡上的出产物。小文通过吃大麦与“二红饭”的简述,写出了苏轼一家在黄州贬地苦中作乐的生活片断。

苏家生活之困窘,苏轼于《答秦太虚书》中有详细描叙,而此文“粳米适尽”四字也透露了其中消息,即彼时之艰难,已到了如陶靖节似的“瓶无储粟”(《归去来兮辞·序》)之境地,所以才将卖价甚贱(因而不卖)的大麦,教奴婢捣去皮壳充粳米做饭吃。“饥者甘糟糠”,此话不假。绝对不如粳米细口好吃的大麦,嚼在嘴中啧啧有声,孩子们不喊难吃,反互相调笑,说是嚼虱子;中午肚饥时,用浆水淘了烧吃,还觉甘酸浮滑,以为有西北村落气味;许是为了换换口味吧,这日苏家将大麦、小豆杂在一起做饭吃,一家子竟吃得十分有味,以至苏轼继室王闰之夫人大笑着称它为“新样二红饭”!官宦之家遭政敌迫害落到此般地步,全家还自甘其苦、笑声不断,显然是受苏轼乐观态度的感染与影响,故而这篇娓娓而叙的十数句小文中,虽无作者本人形象,却仍可窥见他乐观开朗的性情。

所写乃生活琐事,也不作详尽的叙述与描写,而仅以非常经济、朴素的语言,就能传达出情趣盎然的气氛,给人留下深刻生动的印象,则令人不能不叹服于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的艺术功力。有明唐宋派散文家归有光《寒花葬志》诸名篇写得短小简洁、自然动人,即是颇得苏轼此类作品之神髓。


上一篇 《汉魏六朝散文·丘迟·与陈伯之书   下一篇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散文全文
随机推荐文章
·寻觅没有后悔的落幕
·读懂内心的忧伤
·生活依旧继续
·我的红尘青春
·优雅的女人是一幅画
·走出老屋
·满满的怀念
·冬愁
·曾经的那个他
·让心住进春里
·人生百态,滋味复杂
·最美的月亮
·记得微笑面对生活
·把握三次成长机会
·生长,它拒绝忧伤
·寻觅幽雅,仅此足矣
·独坐窗前,看夕阳西下
·晚安依旧,早安如初
·懂生活,很难
·每一个秋天,每一次落叶
·人生不是磁带,人生也不能倒带
·赢了才是有理的人
·我在忧伤中渐渐的成长
·这个中秋,不再是一个人了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