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经典散文>文章内容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9-20 17:26:58 阅读:3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节选)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大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磩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紵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枝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运去。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覶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复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此文是作者贬为江州(今九江市)司马之作。元和十一年(816)秋,白居易往游庐山,他最爱的是香炉峰北、遗爱寺南,介于峰寺之间的一带地方,故文章开头即写:“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遺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用“胜绝”、两个“甲”字,突出这里风景特胜。由于作者喜而爱之,因此在此着手修筑草堂。文章中,把草堂安排在一个景色优美的具体环境中,用传神的妙笔写出一种境界。这样读者从这里得到的就不仅是草堂的位置,而且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这样处理,从文章布局来看,也为下面描写草堂做了准备。

翌年春天,草堂建成了。作者细腻地描绘了他的草堂:“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碱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紵纬。”盖房所用的木材,只加以消斫,不涂油漆;墙上只涂一层泥,不加粉刷。以石砌阶,以纸糊窗,用竹编帘,用麻布做帐子,一切都简单质朴,而堂中的陈设是:“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也极其简朴。但在这简朴之中却充满着高雅的情趣,反映出作者的品格和崇尚。

迁居草堂后,“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从早到晚,“应接不暇”。仰、俯、睨三个动词,描绘了尽情赏爱山水的情景。“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不知其然而然”几句写山景相招,心与景应,身体舒适,内心冲和。在草堂中生活,“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则“颓然嗒然”,竟然是“不知其然而然”,进入庄子所说的忘我境界,这种微妙的情趣、心境,连自己也不知其所以了,只是觉得一片虛灵,一片清静。

接下去,推进一层,自述其中缘故。他借用问答的形式,用较大的篇幅,集中说明住在草堂外适内和,体宁心恬的原因。但他不是直接回答,而是放开笔墨,从草堂写起。先运用白描手法,先记叙草堂周围的景物说。堂前空旷、清幽、舒适。堂前有长宽十丈的平地,平地中间有平台,平台南面有方池,山竹野草环绕着方池,池中有白莲白鱼。这样清美的环境自然有宁静恬适之感。在宁静的环境中,又添上一个热闹的动景——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古松、老杉的高枝“戛云”,低枝“拂潭”,形状“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丛生的灌木,萝茑的叶、蔓互相交结,以至遮日,翳月,虽处盛夏,犹如凉秋。草堂之北则山高、石怪、林密,以层崖为背景,真山与假山相配取胜。在这奇景之上,“又有飞泉植茗”,在“飞泉”之下,又有一大片绿绿的种茶之地,真是美极了。堂东瀑布飞湍,气势磅礴。作者以“三尺”状瀑布之长,虽然短小而趣味良多,它“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有色可见,有声可听,声色俱美。在草堂的西边,剖竹架空,引崖上泉。泉水从屋檐滴到台阶,接连不断,如贯珠,如雨露,以变化流动的笔法,艺术地展现了草堂四周的面貌。作者笔下的草堂景色似是一幅绚丽的山水画,有山,有水,有泉,有林,但作者并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充满生机,熔铸着热爱山水的激情,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描绘了草堂四周的景色后,接着又描写距草堂稍远处的景物,草堂附近望得到和走得到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有供人游赏的名胜。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明月,冬有炉峰晴雪。作者认为香炉峰、遗爱寺一带阴阳明显,早晚吞吐烟云,千变万状,故以“甲庐山”三字赏誉之。作者是一位擅长议论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擅长议论的散文能手,他尽情地记叙了草堂周围的景物后,以“故云甲庐山”一句收结前文,然后转入带有感情色彩的议论。先用感叹词“噫”字来加强语气,引起读者的注意。然后以凡人与自己对比,用一个反问句说明自己住在庐山能够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又以古人为例,说明自己住在庐山与东晋僧人慧永、慧远、隐士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入庐山、老死不返的心情是一样的。

到此,作者已向读者交代,原来自己在庐山筑草堂,是实现了自己喜爱山水的“病癖”。想到自己虽贬为江州司马,但“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终于满足了自己爱山水之癖。然而任江州司马,仍受官职的束缚,因此作者表示任官年限期满,准备终老庐山,“以成就我平生之志”。他在《祭庐山文》中也说过,在庐山筑草堂,“不唯耽玩水石,以乐野性、亦欲摆去烦恼。”于是我们看到作者喜爱山水名胜,到处游赏,是表现他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

这篇散文,作者以草堂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记叙,中间穿插议论,叙议结合,并能够细密而深刻地观察客观景物,把握住客观景物的具体特征加以描绘,比喻恰当,读后如身临其境。

白居易一生提倡平易朴实的文风,本文的语言就是质朴无华而又精炼含蓄。作者不求词藻华丽,不用冷僻字眼,也不矫揉造作,故作惊人之语,一切皆自笔底自然流出。通篇全用长短不齐、错落有致的散行句式,句中少至一字,多至九字,由于大量采用参差不齐的长短句,因而产生了文字活泼、富有变化的艺术魅力,读后使人感到自然亲切。


上一篇 老舍《避暑》作品赏析|导读   下一篇 民生主义第一讲(节选)
随机推荐文章
·相伴到老,一生不变
·你就是我永远的红尘恋歌
·记忆曾经的美丽,记忆曾经的记忆
·生活中的磨砺
·为你痴狂
·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用一颗感恩的心走过岁月
·开在眉梢,美在云端
·我的生活明媚不忧伤
·试着去改变一下自己
·每一个重视心灵生活的人
·如果,生活中懂得适时的低头
·做個溫暖又明媚的女子
·三月,美终会遇见美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只要适合你,就是幸福
·人生路上,何去何从
·人生最大的成功
·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容易
·只要我微笑着面对生活
·有些相遇是美好的
·在这一生中,我有幸遇见你
·千般情怀,独自承受
·落花的季节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