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经典散文>文章内容

王安石《同学一首别子固》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22-7-1 16:30:52 阅读:5

作者: 王安石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1),字子固(2),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3),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4)。其师若友(5),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6)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余,其大略欲相扳(7),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尝云尔。

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8),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9),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10),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初知鄞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是宰相,神宗改官制后用此名),封荆国公。王安石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推行新法,但由于保守派的抵制而没有大的成效。晚年退居金陵,卒谥文,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他的散文有较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作文应有补于世,认为“巧且华不必适用”,“适用亦不必巧且华”。他的散文大多是政论性的,逻辑严谨,说理透彻,语言简炼,风格峭拔。他的诗词也有一定成就。有《临川集》一百卷。

【鉴赏】:

这篇文章是王安石写给朋友曾巩的。“同学”是共同学习,共勉互励之意。“一首”即一篇,古代诗文词赋一篇都可称为一首。

朋友相别是一件很令人伤感的事,古人多以诗词文章来表达离别的黯然之情,其中或倾诉款款深情,或给以安慰鼓励,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然,也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不论哪一种情感都淋漓尽致地从词句中表达出来。而这篇《同学一首别子固》乍看起来却是如此平淡,细加品味却深感其情之真切,并不让于千尺桃花潭水。在平淡中见真情就是这篇文章的最大特色。

作者写这篇文章本是送别曾巩的,然而文中却并不谈及自己与曾巩的交往之事,却引出另一个朋友孙侔来加以陪衬。曾巩和孙侔并不相识,但二人都是作者的朋友。作者把二人的言行加以对比,称之为“贤人”,敬慕怀念之情自然流露出来。而在叙写二人德操之时,也就透露出了作者自己的志向追求以及自己与二人交往的清淡高洁,再衬以前面“非今所谓贤人者”之句,内中隐含着对当世多小人之交的感叹,从而流露出一种同道者寥寥,知己零落的怅惘之情。而写二人造诣之高,自己愿跟从左右以达中庸之境又表达出了朋友间的志同道合,携手共勉的愿望。

全文语句简朴,从容写来,如清茶一杯,沁人心脾。虽为送别之作,却只在最后才略透一丝送别之意,而作者依恋之情却自始至终隐在淡然的语句之后,不露声色之中托出了一片拳拳之心,文章因而显得意味深长,含蓄隽永,实为大家手笔。


上一篇 鲁迅《社戏》散文全文   下一篇 《先秦散文·韩非子·五蠹》原文鉴
随机推荐文章
·告别平庸生活
·爱如指间沙,流过亦不留痕
·心中,总有一颗星星在亮着
·把握青春,一切都会好起来
·活出真我,守住自我
·你若离去,我自飘零
·只有在春天的时候去躬身播种
·独自饮酒倾诉,容妆惹人怜
·青春里的女子
·阡陌红尘,思念成灰
·一步步向我靠近
·今生不负岁月,不负卿
·一道残月,一纸流年
·点根寂寞。青烟淡淡
·如果你同他一样
·爱情和梦想哪个重要
·痴情如你,彻悟如你
·你若懂得,将不负你我一场盛大的遇
·今生有爱,来世你便是我不变的永
·既然不能相守,且把悲伤停留
·携一份美好幽居在禅意里
·岁月流沙,红尘相思瘦
·一次相遇,温馨一程墨香的旖旎
·相逢相离本无意,花开花落在梦中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