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经典散文>文章内容

唐宋八大家·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12-23 10:22:00 阅读:3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188]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189]起行。念[190]无与为乐者[191],遂至承天寺[192]寻张怀民[193]。怀民亦未寝,相与[194]步[195]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196],水中藻、荇[197]交横,盖[198]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199]如吾两人者耳[200]。

【注释】

[188]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189]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190]念:想到。

[191]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赏月的人。

[192]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南,今废。另一说苏东坡曾被贬到福建泉州,故有可能地点是泉州。

[193]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194]相与:一起,一同。

[195]步:散步。

[196]空明:形容水清澈透明。

[197]藻、荇(xìng):泛称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夏季开黄花。

[198]盖:原来是。

[199]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并没有事情可做,所以他自称为“闲人”。

[200]耳:语气词,“罢了”。

【译文】

在元丰六年的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带,脱衣躺下来准备睡觉,忽见月光从门缝中照进来,明亮洁白,不由得心中一喜,高兴地起身穿衣,走出门外。这样好的月色,却没有人和我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心中颇感缺憾。于是就缓步走到承天寺,找好友张怀民。正巧,怀民也不曾入睡,我便跟他一起来到庭院散步。庭院中,月光洒在地下,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好似圆叶的藻草和长叶的荇草纵横交错,摇曳不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原来是那是竹叶和柏叶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处地方没有竹柏,为何在这寻常多见的竹柏月影中体味其中的乐趣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解析】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自苏轼被贬黄州已有四年了。他在黄州做着无权无职的闲官,以罪臣身份过着不得意的闲居生活。文章通过对月夜美景的描绘,记录了当时生活的真实片段,体现出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排遣自我的特殊心境。

文章首先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寻友夜游的原因,通过叙事铺陈,使文章显得朴素而流畅。接下来写景,营造出一个月光澄澈、竹影斑驳、迷人幽静的月夜美景。通过竹柏之影与月光的比拟映衬,新颖恰当地体现出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最后从记叙转入议论,通过“闲人”二字点睛。月光如此之美,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字句间蕴含着宠辱不惊、进退自如的处世态度,更展示出苏轼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心境。

总之,这篇短小精致的散文表现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犹如行云流水,平淡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上一篇 老舍《还想着它》作品赏析|导读   下一篇 〔英国〕托马斯·戴克《问烛》抒情
随机推荐文章
·那早春的憔悴的虫声
·寻觅没有后悔的落幕
·读懂内心的忧伤
·生活依旧继续
·我的红尘青春
·优雅的女人是一幅画
·走出老屋
·满满的怀念
·冬愁
·曾经的那个他
·让心住进春里
·人生百态,滋味复杂
·最美的月亮
·记得微笑面对生活
·把握三次成长机会
·生长,它拒绝忧伤
·寻觅幽雅,仅此足矣
·独坐窗前,看夕阳西下
·晚安依旧,早安如初
·懂生活,很难
·每一个秋天,每一次落叶
·人生不是磁带,人生也不能倒带
·赢了才是有理的人
·我在忧伤中渐渐的成长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