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经典散文>文章内容

《游褒禅山记》鉴赏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20-4-30 16:11:22 阅读:3

作者: 常萍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5),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6),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此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8),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9),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10),长乐王回深父(11),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1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13),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文主张“务在有补于世”,其诗文多是针贬时弊,为政治变革鸣锣开道。本篇作于任舒州通判时。虽为游记,但不以记游为目的,而是借记游写感想,把记游与说理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自然景色阐发生活感受,人生哲理,寄托了政治上积极进取的怀抱,流露出不畏艰难险阻执着追求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变法前的精神面貌,同时对于治学者也有很深刻的启迪意义。

第一段,叙写“褒禅山”的来历。文章开始循名责实,依游记文的通常格式,对褒禅山名称的由来,地理位置作了一番踏勘考订,说明褒禅即“华山”,又由此引出“华山洞”,为下文写“前洞”、“后洞”以抒发感叹和论述哲理伏线。而辨“华”,“花”也的文字,又为第四段阐发“深思而慎取”的处世、治学道理铺垫。这一段是全篇写景、抒情、议论的发端。

第二段,叙写游华山洞的情景。华山洞分前洞、后洞。先写游前洞,前洞平坦开阔,有泉水潺缓依傍,游人甚多。作者目的在写后洞游历抒发感想,写前洞是实,是暗衬,故简笔带过。然后详写游后洞经历。后洞幽暗深邃,寒气逼人,其深莫侧,即使特爱游览之人亦鲜能穷尽。突出了与前洞迥异的环境特征,用“游者不能穷”与“记游者甚众”对比,揭示一般人避难就易的心理,为后文立论提供客观依据。“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点明与人同游,为后文不同人入洞的反应和因之而起的议论伏线。“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扼要记述入洞后所见所感,为后文借事喻理铺垫。洞中深处,光怪陆离,景致奇异,本应继续寻幽访胜,却有人怯懦怠惰,寻由出洞,作者亦无奈随之而出,待出洞后众人发现体力、火炬都可支撑深探,不由遗憾。游洞经历引发了作者的思绪。

第三段,写游览后的感想,是全文的主旨和灵魂。“于是予有叹焉”紧承上文,转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先宕开一笔,言古之有大成就者观察事物细微,思考问题深广,而后切入主题,导出议论。平坦近便之处游人多,艰险僻远之处游人少,岂不知世上瑰丽奇异的景致常在幽深僻远之地,照应前文。由此生发,引出要争取美好的理想境界,须不惧艰险,坚韧顽强的人生哲理。接着针对“怠而欲出者”提出三种“不能至”的原因,进一步充实自己的论点。其一,“非有志着”,缺乏坚韧意志的人;其二,“力不足者”,缺乏充沛精力的人;其三,“无物以相之”:缺乏外物辅助。指明“志”、“力”、“物”是达到理想境界的三个必要因素,三者虽缺一不可,但志——主观因素、精神状态又是主要的。故作者进一步强调和申诉志的重要意义。通过正反对照,突出志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只要树立了雄心壮志,无论创立宏伟事业还是探讨高深学问,都会无往而不胜,从而肯定了人的能动性。最后以“此予所得也”与前文呼应,加强议论的说服力。

第四段,照应首段结尾,继续发表感慨,由“华”、“花”之辨,想起古书的散佚,后世的以讹传讹,由此提出为人处世,读书求学要“深思而慎取”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末段,点出同游诸人的姓名,撰记的时间、作者,回复一般游记文的通有格式与开首照应,显示了事件的真实性,证明借事喻理绝非虚妄。

本文跳出了一般游记文的窠臼,采取了寓哲理于记游的形式。游记文是记叙游览观赏的文章,免不了描摹山川胜景,抒发触物生情的怀抱。一般的游记文也往往侧重于写景抒情。《游褒禅山记》却将记游与议论融为一体,记游为议论提供依据,与议论无关的枝蔓,如山形、地势、草木等游记文中常见景致极少涉及,在游记文中堪称别调,对读者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从结构上看,前后照应,丝丝入扣。全文前半记游,后半议论,记游时句句为后文议论伏笔,议论时又处处紧联上文记游,记游借议论得到升华,议论得记游更加透辟。


上一篇 唐宋八大家《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下一篇 苏轼《范文正公集叙》原文翻译注释
随机推荐文章
·感叹人生,路漫漫
·人生这杯酒,是苦是甜
·青春太美好,真的很不舍
·做一个正直大气的不抱怨的人
·人生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
·当你变得更优秀的时候
·因为有爱,每一句话都要说好
·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生活就像钟摆
·辞旧迎新的渡口,继续坚定前行
·向往的梦想和期待
·遇见未来的时光
·一次相遇,一次缘分
·搁浅的岁月,幸福就在身边
·等你,踩香
·父爱就像一座山
·当你还在梦里徘徊时
·记忆的年轮
·岁月的磨蚀
·又是一夜风雨来,流水无情花落尽
·感激那些伤害你的人
·爱不爱总有结果
·心中的爱让你一生温暖
·往日红尘,肆意徘徊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