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散文精选 | 美文欣赏 | 文章阅读 | 日志大全 | 情感故事 | 经典句子 | 心情日记 | 图文欣赏 | 经典散文 | 散文随笔 | 现代散文 | 励志青春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经典散文>文章内容

张养浩《标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佚名 来源:品散文 时间:2019-9-19 10:15:06 阅读:3

张养浩:标山记

张养浩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叠矗,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者,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

泰定甲子三月,命童携酒肴,偕馆客清江谕仁本登焉。始有小劳,既戾其上,神超气逸,身欲羽飞。环视众山,手若可即。其联岩属巚,盛于东南,而微杀于西北。诸支流之水,萦络交碧,练横绳引,析而复合。盖郊外可登眺者,莫此胜焉!

尝欲构亭其上,时杖履往来,以豁心目,因仍未暇。既而坐洞屋中,出觞更酌,咏古人闲适之诗,如陶、谢、韦、柳者数篇,其清欢雅思,悠然而集,若世若形,两忘其所恃。加以烟岚坌涌,相与冥合,窅乎不知余之为山,而山之为余也!

于是仁本举酒相属曰:“乐也哉,公之游乎,殆不可以无记!”遂书而贻之。

张养浩为元代散曲名家,居官清廉,直言敢谏。五十二岁时,因上疏谏元夕内廷张灯而遭忌,辞官归隐故乡山东济南,摆脱了名利缰锁,避开了危机祸端,投身于宁静明媚的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讴歌隐逸山水之乐。

《标山记》作于他归隐后第三年。它以真淳的感情、质朴的笔墨,记叙了故乡济南一座名不见经传,却是城郊最可登眺的山岳胜地,抒写出登临游赏的“清欢雅思”,满怀欣悦。

文章开头在简约地交代了标山的所在、特点、名称由来之后,特别点出:“其居东者,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这既是后文“坐洞屋中”的张本,又似乎语意双关,于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作者辞官归隐的心情,则所云“风雨”不仅是自然界的,更具有社会性了。

作者紧接着便重点写偕友携酒登览。站立在标山之巅,顿觉神清气爽,有一种两胁生翼、飞翔太空的快感。环视群山,似乎近在身旁,伸手可触。巉岩巨峰,绵亘不绝,穿山越谷的涧水,萦洄交错,如同素练横陈,长缨牵引,依山势的高下而起伏奔流,分而复合。在作者浓淡相宜的大笔挥洒下,标山的山脉溪流,尽收眼底,虚实动静,自然结合,呈现出一幅气魄宏伟、境界幽远的动人画面。无怪乎作者不由赞叹其为济南胜地之尤了。

作者寻幽访胜,经过一番鉴赏比较之后,确定建亭于标山之顶,以便时时往来,以开阔胸襟眼界。弦外之音是归隐之后,极需一个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来消弭内心的苦恼,排遣对弊政的愤恨。

建亭既未暇进行,便与友人同饮于“洞屋”之中,吟咏陶渊明、谢灵运、韦应物,柳宗元等钟情山水,歌颂隐逸的闲适之作。但觉一种宁谧的欢乐、幽雅的情思,似隐若显地沁入心脾,使人竟然忘怀身处何乡。而此时雾气喷涌,瀰漫山间,以至两人仿佛融化于山间夜色之中,心醉神迷,进入一种山我一体、无忧无虑,无苦无悲、自得其乐的梦幻境界,从而满足了作者返归自然、摆脱精神枷锁的心愿。字里行间,情与景会,充溢着心灵和大自然交融后的情感升华,与庄周梦蝶物化的悠游自在同其意趣,也具有太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那种以山为友,令人遐思的情味。


上一篇 罗春会《伞铺街记忆》散文鉴赏   下一篇 鲁迅《买《小学大全》记》散文全文
随机推荐文章
·以光阴的暖,以灵魂的香
·岁月就象一条河
·我热爱我的生活
·柔柔的雨,丝丝细细
·成年后,独身在外闯荡
·我想我一定还会再来的
·一路花雨纷飞,”唯美”了流年的画
·回归自然,放飞心灵
·繁花落尽,只有香如故
·想要的幸福一直都在
·三生有幸遇上了你
·浑然不知情深处,一抹花红翠绿
·我心释然,脚步轻快起来
·你是一片叶,我愿做树根
·阳光的味道
·静待春暖花开
·静美年代
·唯愿琴随萧,此生绵长和
·时间不等人,你可明白
·梦想和空想
·谁都知道生活不容易
·让别人听到你的赞美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
·有时候,烦恼和压力都是自找的
Copyright © 2007-2014 品散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