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建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艾青 鱼化石,是鱼又是石,它曾经是鱼,却被一场非自己意志所能抵御的大灾难变成了石头。它有着鱼的躯壳,鱼的形式,却没有鱼的鲜活,鱼的生命,尽管栩栩如生,却冰冰凉凉,不会运动,不会思想,甚至不会叹息。这是怎样一种命运的无情的嘲弄,这是怎样一种悚目惊心的悲剧。面对这个被凝固的生命,诗人不由联想起自己自一九五七年以来二十个春秋的被凝固的生活,联想起和自己命运相仿佛的无数人的坎坷经历,因而诗人所喟叹的,又岂止是自然界的桑沧变迁。这其中分明包蕴着诗人对自己、对类似自己的人的不幸遭遇的深刻感受,包蕴着诗人对我们这个曲折的时代中大量社会悲剧的哲理性思考。“这些年变成化石的人太多了”,诗人这句对人们提问的解答,不正是对这首诗的最好的诠释么。 也正因为诗人对过去发生的这一切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诗人对自己今天的精神解冻、重获自由体验格外强烈。因而忍不住站出来大声呼喊“活着就要斗争”,循循告诫人们在失去生命之前,发挥出全部的能量。 这是一支对自由、生命的赞歌,但它不是韶华正茂的少年欢呼雀跃地唱出的歌,而是一支阅遍世间春秋、深探人生真味的老歌手唱出的歌。因而它少了一份轻快、纯真,却多了几分深沉、坚定。掷地有声的真理寓于一个普通的物体,化作几行纯净、浅近的诗句,这不减真理的力度,却显示了诗人举重若轻的艺术功力。篇末的“卒章显志”,没有影响诗的完美,却更增添了诗人愈老弥壮的生命热情。
|